我省各地学以致用,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群众获得感

10.11.2017  01:11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11月9日讯(记者:纪斌、赵书生、金春、蒋波、汪菲)      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连日来,我省各地干部群众学以致用,在推动民生发展上提出新思路、新举措,织牢织密民生保障“兜底网”,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增强群众获得感。

  在蚌埠市龙子湖区李楼新村小区,市民司英春一家刚刚搬进了申请到的公共租赁住房。这次司英春家申请到的保障房有60多平方,是一室一厅的户型,南北通透,水、电、燃气全部入户。司英春:“(出录音)这个小区给我们的环境整体也比较干净,空气也好,环境也可以,比以前居住的环境确实是天壤之别。”

  不断加快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正在让许多像司英春一样的困难群体的安居之梦在蚌埠变成现实。蚌埠市住建委副主任任孔峻枫:“ 十九大报告指出,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明确指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按照这样的定位和方向,为我们指明了住房保障的方向。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努力构建多渠道的供给,多方面的保障和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在马鞍山市花山区社会救助管理中心主任余晓辉眼里,不断增进的民生福祉是十八大以来马鞍山最大的变化。余晓辉说,这些年来,马鞍山市各级民政部门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等要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逐步提升。余晓辉:“ 我们区作为全省救急难的试点单位,以及医疗救助的示范单位,我们将各个部门的救助政策整合,建立一个救助的专项资金,针对群众的一些突发的急难情况,建立一门受理的这种救助机制,精准救助,提高救助时效。作为基层民政工作者,我们要把为人民服务的追求和信念,贯穿工作的始终,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会更加幸福安康。

  “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姓新需求要完成新任务,”已经成为我省各地基层干部群众的共识。滁州天长市广大医务工作者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一要求,以“未病先预防、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为改革目标,认真抓好“1+1+1”县乡村三级团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形成“小病就近看、大病能会诊、慢病有管理、转诊帮对接”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让群众实实在在的享受到健康“大礼包”。天长市卫计委主任房曰林:“ 卫生健康从十九大报告当中,已经被国家列为了很重大的民生工程。下一步医改工作的谋划,对卫生计生工作进行融合和整合,转变计生服务理念,我们就是要让他转变成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抓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我们可以实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水平。

  通过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芮祠新村党总支书记王涛越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报告中提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为开展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王涛:“ 十九大报告使我们看到了更大的市场和前景,我们决心明年从生产的每一道环节抓起、抓细,争取创造出更大的收益,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持续脱贫,创造出更好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