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贵族爱不释手的“美味”

13.07.2016  16:15

    中世纪的贵族们吃的东西到底有多提不起食欲?

  《权力的游戏》再一次掀起了人们追剧的浪潮,同时掀起的,还有穿越回中世纪拥抱龙妈的一大批荡漾的心。如果幸运,你还可以投胎到贵族的家里。不过话说回来,真的让你穿越,你会选择中世纪吗?你认为中世纪只有美丽的景色吗?相信我,且不论中世纪的战争之多,光是吃饭,你就挺不过一个星期。

  当然,我们也不要把中世纪想的那么恶劣,必须承认中世纪的人们吃饭是有餐具的,虽然一桌只有一把餐刀(连叉子都没有),但起码不用像古埃及人那样用手指吃饭了。由于餐叉源于拜占庭帝国,所以欧洲的大部分人要等到十字军东征之后才可以见到餐叉的模样,在此之前都是用餐刀切了食物,再用餐刀代替餐叉塞进嘴里,真的是一刀两用呢。

  当然,你可能对餐具的短缺不屑一顾,因为来自现代的你穿越回去后,可能发明了一双筷子来吃饭。不过当你看到餐桌上“琳琅满目”的食物之后,你肯定下不去筷,即使你投胎到了贵族的餐桌上。

  灵魂对换的水果与蔬菜

  打个比方:就连大学食堂的橘子炖辣椒都不及它的千分之一。虽然中世纪的人们不知辣椒为何物,但相似的是,中世纪的贵族确实是要把橘子炖着吃的——不光橘子,所有水果他们都炖着吃。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在炖水果中添加盐和胡椒以及其他香料。把握中世纪欧洲医学命脉的医生们认为,一切水果都是凉性食物,若要吃的话,就应该以热的方法烹调,或者加入热性的香料。而在贵族的眼中,水果炖着吃才是高逼格,一切生吃水果的人都是纯?丝。所以,如果你落到一锅散发着胡椒味道的橘梨杏李炖苹果时,千万不要暴露自己?丝的身份。

  相反,我们现代人常常要做熟了吃的白菜、萝卜、卷心菜等蔬菜,到了中世纪大厨的手里,全都会变成无添加不残留的生食。甚至洋葱,他们都要生吃,顶多烤一烤蘸点肉汁吃。嗯,嘎嘣脆。

  不适合当武器的面包不是好食物

  请闭上你等着被投喂炖水果的嘴,在动荡的中世纪,面包才是王道。现在你能吃到各式各样、松软可口的大小面包,可在那时,就连国王没有你这种待遇。看过欧洲小说的人都知道,那时的面包分白面包和黑面包两种,但我们现在吃的黑面包除了颜色,口感和成分跟当时的白面包基本一样。那么那时的黑面包得成什么样子呢?

  典型的中世纪黑面包,一般是用小麦粉混杂大量的麸皮烤制而成。但这已经算是当时的良心面包了。有一些赚黑钱的面包师,经常故意在黑面包中掺加木屑、小石头之类的杂物,以此代替面粉和麸皮,比古埃及的面包掺沙子还要恶劣。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种面包除了吃,还有一个最大的功能——当武器。根据历史记载,当时发生的多起凶杀案中,不乏被面包杀死的:愚蠢盗贼偷盗不成,反被主人用面包当场打死;切洛瓦村一农户与妻子吵架,惨死悍妇面包棍下……

  关于中世纪的面包为什么难吃,还有一个原因。当时的烘焙技术不发达,普通人家没有地方建巨大的烤炉,一般都是每个村有一个简易的烤炉,你可以想象一下大家每天排着队烤面包的场景。其次,麦子虽然磨成面粉,但其中含有很多的杂质,需要反复筛。贵族有条件建一个烤炉,但还要专门雇人站在厨房专业筛面粉。很多不是很富裕的贵族无法投入巨大的薪金,只能减少筛面粉的次数。次数越少,面粉质量就越低,面包自然就难吃了。

  被后代嫌弃的多样肉食

  都知道欧洲人无肉不欢,在中世纪也是如此。中世纪的欧洲拥有畜牧业,这也是贵族日常饮食的主要来源。不过,虽然他们可以吃到牛羊肉,但这远远不够。事实上,中世纪的欧洲人什么肉都想试一试。

  不论价格贵践,生活在北欧的人喜欢吃驼鹿和熊;中南部的人有时会吃乌鸦、云雀等鸟类;而不论他们身在何方,都喜欢吃海里的或河里的鱼。而且其中不乏名贵品种。从发现的中世纪菜谱中,可以知道那时的贵族喜欢吃炖海鳗、煮海豚这种重口味的东西,居然还引以为傲?!一些吃货抱着好奇的心态,按照菜谱如法炮制了一道炖海鳗,结果味道确实很符合古人的品味……

  很多欧洲人无法理解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吃动物的下水,殊不知他们的祖先跟我们是一样的品味。当时的英国有一道民间菜肴,叫“假甲鱼汤”。比较权威的菜谱写道:拿一个小牛头,炖至牛角变软,然后连头骨带脑花一起砍碎,加上牛尾牛蹄香料一起熬煮即成。不仅如此,中世纪的人们还喜欢把杂碎塞到肠皮里做成香肠,真是一点也不浪费。

  在肉食的摆盘方面,中世纪的贵族们似乎也有着异于常人的癖好。就拿天鹅来说,要把天鹅的身体内部掏空,塞上各种馅料,烤好了之后,还要塞回到之前扒下来的皮中,然后再把羽毛一根根地插回去。既重塑了天鹅原来的样子,又是一道佳肴。这道菜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十分流行,以至于天鹅遭到大量捕杀,为此,英国王室发布命令,宣称天鹅归国家所有,除了女王任何人不得捕杀天鹅。这条命令至今有效。

  价值连城的香料

  众所周知,欧洲香料市场的开启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众多航海家在王室的资助下,前往世界各地,为国家带来黄金和香料。在此之前,欧洲人一直生活在香料匮乏的日子里。做好的大餐,能够蘸一点盐,就是美味中的美味了。不过,虽然西欧的大部分国度都挨着海,但由于欧洲的整体纬度较高,日照量不足,所以晒盐很困难,从而导致中世纪欧洲的盐价很昂贵。越温暖的地方盐价越低,越寒冷的地方盐价越高,在最冷的俄国,一磅盐经常能换两头羊。

  胡椒产于亚洲,中世纪的欧洲则需要从亚洲进口胡椒。由于价格极其昂贵,导致欧洲的胡椒是按粒卖的。买到几粒胡椒恨不得捧在手心里拿回去,如果要是买胡椒粉就尴尬了。在商店中,要把窗子全都关上,屏气凝神地称重。即使如此,还是会发生用银屑偷梁换柱的情况。

  身为贵族,他们还会买上一小包胡椒,带着出去玩。每当要付账时,一两粒胡椒就可抵得上一次奢侈的消费。所以要穿越回去的你们注意了,记得到市场批发几斤胡椒粒,付账的时候装逼地掏出一把胡椒,体验一下被人膜拜的快感。

责编:杨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