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将打造3个医药产业基地

18.08.2016  00:08

合肥 晚报讯到2020年,医药产业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力争打造3个以上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医药产业基地······8月16日,安徽省出台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医药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医药产业年均增速要超15%

坐拥中药材之乡,安徽省医药产业条件可谓得天独厚。省会合肥市“无中生有”,在半汤谋划生命健康产业基地,也让人眼前一亮。在未来几年,安徽省医药产业将迎来新的春天,年均增速有望超过15%。

在《实施方案》中,到2020年,安徽省医药产业规模显著提升,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年均增速15%以上。同时,力争打造3个以上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医药产业基地。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建成10个以上国家级创新中心及创新平台,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产品。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力争形成1个以上百亿级和20个以上十亿级的医药企业集团。

此外,安徽省还要打造10个以上五亿级医药大品种、20个以上一亿级后备大品种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品牌价值显著提升,力争培育10个以上行业知名品牌,倾力打造10大皖药(皖产中药),唱响绿色道地品牌。

医药产业今后更有“智慧”

在工业4.0的浪潮下,医药产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对此,安徽省将实施医药产业智能化提升行动,建设10个医药智能示范工厂和50个数字化示范车间。同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进传统生产工艺,大力推广基因工程、生物催化等生物替代技术,积极采用生物发酵方法生产药用活性物质。

具体来说,安徽省将鼓励医药生产企业应用微通技术、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等技术装备,推动制造工艺仿真优化、状态信息实时反馈和自适应控制。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增材制造等技术,构建医药产品消费需求动态感知、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生产模式。加快医疗器械产品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积极开发可穿戴、便携式等移动医疗和辅助器具产品。推进工控系统、智能感知元器件等核心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

此外,安徽省将建设10个医药产业绿色示范工厂,推进医药循环经济园区示范,引领推进医药产业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加强副产物循环利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污染物综合管理。

医疗服务不增加百姓负担

随着《实施方案》的出炉,安徽省医药产业将有新的发展,是否会对医疗服务产生影响?

从《实施方案》来看,安徽省将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根据“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产生的费用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实现群众负担不增加。同时,还将健全大病保障政策,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满足社会多样化健康保障和医药产品需求。

在医疗服务体系方面,安徽省将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鼓励社会办医,加快建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奖惩制度。加强诊疗行为管理,推进各类所有制医疗机构设备共享,推动医疗机构间检查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减轻患者医疗负担。支持发展民营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促进远程网络医疗发展。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