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今夏热销老冰棍 东北大板每天卖出8万根

11.07.2014  12:35
导读:昨天下午三点,合肥地区的实时气温达到了34摄氏度,这样的高温天里,来一根冰棍儿可就再舒适不过了。记者对省城多家大小卖场进行探访后发现,一些主打“记忆牌”的冰棒,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单品在单店的日均零售量,有的甚至超过了一百根。

酷似老冰棒的“东北大板”最近在市场上走红起来。

昨天下午三点,合肥地区的实时气温达到了34摄氏度,这样的高温天里,来一根冰棍儿可就再舒适不过了。记者对省城多家大小卖场进行探访后发现,一些主打“记忆牌”的冰棒,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单品在单店的日均零售量,有的甚至超过了一百根。

调查    “老冰棒”销量不俗

“老冰棍一天差不多卖一百多点,东北大板和花脸,每种差不多在五六十根左右,这还没到最热的时候呢。”昨天下午,淮河路上的一家零售店销售人员李女士告诉记者,随着盛夏到来,店里冰棒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店里总共有二十多款冰棒,卖得特别好的大概有五六种。她拿起一款“脆皮”类雪糕,告诉记者,这款是二十岁左右年轻人的最爱,而面相上在25岁以上的人们,最常选购的,则是今夏突然爆红的东北大板,以及一直经久不衰的“花脸”和老冰棍,“一般女的喜欢选花脸,男的喜欢买老冰棍,东北大板的消费者倒没有太大性别差异。”在店面东北大板的独立冰柜外,记者看到了一行宣传语:“小时候的味道”。

经开区翠庭园小区门口,迟女士经营着一家彩票点,同时也放置了两个冰柜,销售冰棒饮料。八零后的迟女士向记者介绍,这边的小孩子比较多,孩子们一般最喜欢吃的,是那些“新奇”派的雪糕,而“花脸”和东北大板,则受到年轻人青睐,“中老年人买老冰棍的比较多,一方面是因为便宜,只要一块钱,另外一方面,这个味道和他们小时候吃的冰棒差不多。”

东北大板的送货员刘先生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每天要将四车东北大板分送到全市500个销售点,“一车20000根左右。”

专家    主打“记忆牌”有效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系主任邬盛根最近也留意到了以“记忆”为卖点的冷饮销售情况。“营销中,最高的境界就是实现了心理营销。”他告诉记者,这些主打“记忆牌”的冰棒,将卖点上升到了情感层面,“小时候的味道”往往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在邬盛根的记忆里,小时候,常常会在街边的手推车里买上一根仅用一层纸包着的冰棍,而东北大板在街边小店中那小而简陋的冰柜,仅仅四种口味的选择,包装简单到只有一层透明塑料纸或白纸,则恰恰迎合了这种回忆。“不同的产品,根据不同的消费者定位,可能有不同的呈现形式。”在他看来,针对小孩子,适宜强调色彩感、趣味性等感官刺激,而对于成年人来说,“心理战术”则会更加有效。

人物:张先生

年龄:30岁

记忆:雪宝

只要闭上眼睛,张先生就能回想起在小学二年级的某个午后,他把头塞进课桌抽屉里享用“雪宝”的场景。“实在太好吃了,在我心里没有任何一种冰淇淋能超越它。”张先生激动地向记者描述起记忆里的“雪宝”。“就是一个正方形的塑料袋装着,里面是一种汽水饮料,放在冰柜里冻得很硬,然后咬开一个小口,一边融化一边吮吸,味道不要太好啊。”

“学校门口的小卖部有一个很小的冰柜,每天大概会供应二十个‘雪宝’。选择也很有技巧,太硬融化的很慢,太软又没那种感觉。”为了能挑到心仪的“雪宝”,张先生甚至会比别的同学早到几分钟去学校。他至今仍能清晰记得“雪宝”的售价。“五毛钱一袋,但从当时的消费水平来看,也不便宜啊。”虽然父母也曾恐吓他,称“雪宝”其实是阴沟水做的,但仍然无法阻止小张对“雪宝”的狂热。

对于张先生来说,“雪宝”是一段属于“80后”的青葱记忆。“不久前,我还在网络论坛发了一个回忆‘雪宝’的帖子,结果引起很多80后的共鸣。”

因为太想念那种儿时的味道,去年夏天,张先生在淘宝找到了一种类似“雪宝”的汽水饮料。“但再也找不回当时那种感觉。”张先生有些感伤地说。

人物:费露

年龄:32岁

记忆:老冰棍

“即便是在梦里,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画面:一个瘦高的男人,骑着一辆破旧的单杠自行车,后座上放着一个木头箱子。他边骑边吆喝:雪糕冰棒、奶油雪糕;豆沙冰棒、奶油雪糕哟。”费露向记者讲述她记忆中的买冰棒场景。“只要喊上一声,车就会停在你的面前,翻开几层棉被,一根根摆得整齐的冰棒就出现在面前。”

“只有两种口味可供选择,豆沙和奶油。”费露回忆道,“豆沙一毛,奶油两毛。豆沙的话,顶部四分之一大概都是那种纯绿豆,豆子嚼起来特别有味,说不上来什么感觉,总之爱死了。奶油雪糕的话,主要就是牛奶香。”

成年后的费露再也找不到记忆里那样的雪糕。“你说哈格达斯好不好吃?我肯定会跟你说好吃,但吃的时候不会有那种激动、想吃又舍不得吃的复杂情绪在里面。”

费露说,在以后成长的岁月里,也吃过各种各样的雪糕和冰淇淋,但不管哪一种,都无法代替记忆深处的那根“老冰棍”。“就像我常跟闺蜜说,如果有时光机,我一定要回到小时候,再吃一根绿豆冰棒。”

本报记者 徐冉 郑非 /文 卞世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