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和县打假专项行动查获假冒侵权“醉三秋”酒

14.01.2016  16:46

  为了拧紧市场秩序“管理阀”,保障节日消费安全,12月31日,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邀请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助阵”元旦春节期间打假专项行动。

  “外箱为二次封口胶带,礼盒铆钉已被开启过,我公司从未生产过该批次产品……”,这是技术人员对一经营场所销售的假冒侵权“醉三秋”酒的鉴定证明。该经营场所位于和县西埠镇街道,监督执法人员在打假专项行动中上门突击检查,发现货架上有待售的两箱“醉三秋”浓香型白酒,生产厂家标注为安徽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一箱的生产日期为2014年2月28日,另一箱的生产日期为2014年7月8日,两箱的包装规格均为酒精度40%以上、净含量460毫升、6瓶/箱。

  检查现场,技术人员将该经营场所待售的两箱“醉三秋”酒与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同类产品进行了比对鉴定,发现查获的两箱“醉三秋”酒不仅外箱包装使用了二次封口胶带,而且单瓶包装礼盒上的铆钉未保持完好已经开启过,甚至连生产批次也根本对不上号。

  经鉴定,此“醉三秋”酒非彼“醉三秋”酒。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打假负责人王伟确认其为假冒侵权产品。于是,监督执法人员遂当场作出处罚决定,依法对这两箱假冒侵权“醉三秋”酒予以扣押,扣押期限为30天,违法行为有待进一步调查处理。

  “醉三秋”一词早已载入《辞海》,被解释为“白酒”,阜阳特产,古称颖州,其酿造历史可追朔到魏晋时期,品名源于公元265年“刘伶一醉三秋”的典故。传言“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行至颍州城外,循酒香来到一小巷,恰逢有人在酿酒,于是古道热肠的阜阳人呈上佳醇供刘伶品尝。连喝数碗,刘伶酩酊大醉,三天未醒。待第四日醒来,他惊呼:三年矣,如今身处何地?“醉三秋”酒由此得名。

  正是因为醉三秋酒拥有如此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才会首当其冲地成为假冒侵权的受害者。眼下,春节将至,面对消费量大的白酒市场,展销促销商业活动越来越频繁,假冒侵权违法行为也越来越易发,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节日消费安全?

  “深入开展打假专项行动,依法、及时、从严用好查封、扣押、罚款等刚性手段,保持对假冒侵权违法行为的零容忍,这是净化市场秩序的硬手段,但关键还要有保障消费安全的软实力……”对此,监督执法人员深有感触,唯有软硬兼施,方能堵疏合力。当务之急就是提升识假辨假宣传的软实力。

  应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邀请,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打假负责人王伟在参与打假专项行动期间,还就怎样识别“醉三秋”酒的真假问题,给辖区个体经营户和广大消费者传授了“五点妙招”:一是看包装。外箱包装出厂后为一次性封口,不会有其他变动,更不存在使用二次胶带封口;二是查铆钉。单瓶包装的礼盒上都会有封装完好的铆钉,绝不允许有任何开启过的痕迹,而且铆钉凹凸有致,立体感强。三是辨生产日期喷码。包装箱盒上的生产日期喷码字迹清晰,轮廓规则。四是观防伪标签。醉三秋的防伪标签由造币厂特制的,防伪性能高,人眼容易识别,标签表面有一根银线凸起,仔细观察银线上会显示金种子三个字。五是认瓶盖。瓶盖做工讲究,塑封严整,光泽度好,无明显松动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