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对本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一周来,学校组织各学院分管教学院长、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笔人召开讨论会,逐字逐句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定,力求精益求精。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和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行动指南,是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指导教学各环节的依据。我校2013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历时一年多,经过校内校外“三上三下”的讨论,业已正式启用。本次审定工作,一是对方案的各条进行逐项审读,逐字逐句进行修改润色,二是对方案中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三是对个别课程设置进行微调,力争使本版人才方案成为精品。
据悉,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定位,围绕“深化教改、适应医改、胜任岗位、追求卓越”的总体思路,构建起适应我校特点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一是理论教学构建了面向全校3个专业层次,开设的5类课程平台,进一步强化了通识教育和公共卫生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组成比例。面向部分专业开设的专业方向开设了方向课程模块,进一步促进部分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期趋同、后期分化。面向非临床类专业开设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促进了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二是实验教学达18个学时以上开设实验课程,改善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现状。开设实验课程将突出注重理论知识传授与实验方法训练的结合;注重验证性实验基础技能培养与综合设计性实验思维培养的结合;注重传统考核方法与形成性、过程性评价方法的结合等“三个结合”。三是实践教学进一步突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理念。利用寒暑假进行的“早期接触临床/专业”,利用课程教学组织的“临床综合见习”,利用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织的“早期接触科研”,利用毕业实习组织的实习前统一模拟培训、实习后统一临床考核等将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四是开展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课程整合设计,将面向“整合课程班”采用“以系统为中心、以疾病为基础”的新教学模式。在生命科学学院开设了基因组科学创新实验班、医学物理学方向班,加强与校外单位开展人才的协同培养。
目前,各学院正根据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做好应用型课程、应用型教学团队、应用型师资等的开发与建设工作。(教务处 张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