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然“谈恋爱”的人

13.05.2015  11:09

      在城镇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有一群所谓老马识途却“愚昧之极”的人,抱着老传统不放,舍弃城市生活钻山沟,还美其名曰:亲近自然。下面笔者文中介绍的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虽然经历各异,但爱好相同,年龄相同(都是属马,今年61周岁),用他们的话说,因“臭味”相投,天天与这片林子混在一起。
      阳春三月的最后一天,我应周君的邀请去他们的山场鉴定一种石斛。连日的阴雨,这一天突然天空放晴,天蓝蓝,水清清,人也感觉神清气爽。我们过连平县城,赶往河头村,沿途粉白相间的紫荆花开得热烈而妩媚。山坡上,朵朵杜鹃花似火一样点缀于绿树丛中;田野中,牵牛耕种的人们,正踏着春天的脚步辛勤地劳作着,好一幅“春之耕”画卷。
      与周、谢、黄“三马”会合后,谢君旋即领我们到后山,沿山沟往上爬,大约一刻钟,只听谢君说了一声:到目的地了。我环视了一下四周,只见棵棵树木散落山坡,大的直径有百来厘米,小的也有几十厘米,树干通直,华盖如伞,太阳透过林冠,地面上只留下圈圈斑驳的光环。就在我开小差的一瞬间,谢君两膝跪地,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我被眼前谢君虔诚的举动惊呆了,只好跟着大伙向着大树鞠了3个躬。礼毕,一个善爬树的人,开始上树采摘石斛。
      我仔细地审视了一下眼前的大树,胸径有七八十厘米,树高有30来米,中间分两枝,每枝树干上都长满了石斛。采摘人用绳索固定,沿树攀援,身姿灵活,恰似猿人。微风吹拂,树枝左右摇摆,使我这个地上人也为之担心,不忍再看。
      趁此机会,好奇心促使我与谢君交谈起来:“你现在还信这一套?”
      只见谢君环视山林,语重心长地回答:“我痴迷的是这片林子,相信的是大自然的因果。”虽说谢君是前县委接待办主任,但能说出如此有禅意的话语,着实令我吃惊。仔细打量眼前的汉子,个头不高,人也清瘦,头发花白,但双目炯炯有神,一看就是一个能干的老人。
      “我属马,虽然不能说是老马识途,但工作的经历告诉我,对于自然要怀有一种敬畏之心,对于这片林子是日久生情,有一颗感恩之心。跪拜大树,一是对于大自然的恩赐,表示感谢;二是对于我们今天的索取,敬请大自然原谅。”
      从与谢君的交谈中我还得知:“三马”曾经的工作都与林业无直接关系,说起与林子的结缘也是经过“谈、恋、爱”三个过程。他们三人在职时是相识,但少相交,因对气候环境的变化、县城经济的发展,有共同的感受、共同的认识而相知。每逢假日,他们都喜欢到森林中走一走,看一看,对于河头的这片林子很是欣赏,用男女恋爱的话来说就是有眼缘。走得多了,觉得河头的森林既清秀美丽,又改善气候、涵养水源,慢慢地对这片林子有了依恋,退休后就承包了这片山场,在小河旁、林缘边塔建了两间房屋,与林子相爱了,融为一体,相守一生。
      “谈、恋、爱”多么富有魅力的词汇,多么富有哲理的比喻。对于森林,对于人类,对于任何事物,你不交谈,不主动了解,就不会对他产生惦念、留恋;没有思念之心,没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又怎么能够产生爱情、痴迷于他呢。想到这里,我对眼前三位睿智的老人猛然增添了一股敬佩之情。
      谢君自豪地介绍说:自从承包山林后,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不能动,受到绝对保护,看见虫蛇只能赶走,听见鸟啼只能欣赏,即使是风倒木也是留在原处,不能拿下当柴烧。
      “那你们图的是什么?”我不解地问道。
      “大自然是慷慨无私的,你对他好,他对你也不差。先不要说为珠江源头保持了一江清水,森林的林下产品就让我们收益颇丰,光是食用菌就有30多种,石斛有4种,金线莲有两种。这些都是珍贵的药材啊,还有养殖蜜蜂、毛栗子、野果子……”谢君继续介绍着。
      看见林内或大或小的阔叶树横七竖八地倒在林地上无人问津,这么好的木材是完全可以利用的,白白放在这里腐烂岂不是可惜。谢君似乎看出我的惋惜之情,微笑着说:倒木只能烂在林子里,谁也不能将它们作为他用,让它回归自然,保持森林的生态平衡。紧接着谢君带我来到倒木前,指着倒木说:你看这是什么?“哇,是香菇,像瓦片一样覆盖在树枝上。”
      面对倒木,面对森林,我双手合十,默默地思想,衷心地祈祷: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应该敬畏的一切,就是敬畏我们人类自己。让心灵与自然融合,处处春暖花开,蝶舞莺飞。在心里种一个春天,植一片蓝天,栽一轮明月,护一山绿色,佑一江清水,自己就时时刻刻都生活在快乐之中。
      望着眼前3位老人,我由衷地笑了。(唐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