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白同行 共赴一个千年的约会

28.10.2015  12:28

  10月的池州石台秋浦河上,流水潺潺,不急不徐,鱼儿乐在其中。七只小艇荡漾河上,不时响起吟诵诗句的声音,互相对合,吸引了岸边游人的目光。

  仔细一听,“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正是大诗人李白笔下的秋浦河意境,幽静清丽。

  七只小艇上的20多名学者,是第27届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活动“诗仙寻踪之旅”的成员。

  自1989年起,马鞍山市于每年重阳节前后举办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后更名为中国李白诗歌节),已经成为马鞍山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就在今年上半年,马鞍山将市文化委、市旅游局整合,组建市文化和旅游委员会,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当节庆与文化旅游融合,便形成了新的经济和文化载体——文化旅游节庆。横山风景区、李白文化园、李白草堂、采石风景区、和县西梁山、宣城敬亭山、池州秋浦河,短短的三天行程,学者们追随诗仙的脚步,娓娓地讲述这块土地与诗歌千年的情愫。

  采石矶头的凭吊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25岁留下这首《望天门山》。但由于更广阔的前程在召唤着他,他那英气四射的目光便瞬间离去,采石矶和这位年轻的诗人也就失之交臂了。

  千年之后,站在采石矶头,南望天门中断,北眺连峰奇峻。在学者们的的眼里,仿佛看到的是一江美酒在流淌。

  旅游中探讨与交流文化,让旅游成为文化更新、传播、丰富、发展的助力来源和有效途径,成为活动的亮点之一。学者们在李白曾经驻足的土地上,通过人们之间互相的提问与解答,把文化旅游变成一次文化间交流。

  “一次精神文化的朝圣之旅。"南京师范大学博导、中国韵文学会会长钟振振为诗仙寻踪之旅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敬亭山顶的凝视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个人,一座山。

  敬亭山并不高,高耸与峭峻似乎与它无缘。登山途中一位游客询问山的具体高度,马鞍山文联组联部主任、青年学者沙鸥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李白。”

  铜铸的诗句,石刻的诗句,这就是一块诗性的土地。学者们在诵读着石壁上、古碑上一句诗词,似乎每一个冰冷的石头背后都会牵出一段故事。

  几位老教授都年过七旬,但坚持要登顶,在他们心中似乎只有到达山顶,端祥着、凝视着秀美的敬亭山,才能体会到敬亭山也在深情地望着诗人。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李白研究会学术委员汤华泉在山顶即兴赋诗一首,表示一位“粉丝”对于诗人的尊敬。

  寻踪之旅过程中,学者们不放过任何精致之美与细节。汤华泉说:“千年以来虽然环境变化,但是自然山水依然基本了原貌。我们从过去的学术文献走进实景,通过学术活动与实地考察结合,成果、观点、理论得到验证。挖掘李白诗文内涵,推介李白旅游资源。”

  李白墓前的遗憾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一位学者高声朗诵《临路歌》,引起阵阵掌声。而走到苍松翠柏环绕中的太白墓前,专家们共同怀着崇拜之情三鞠躬凭吊诗仙。

  李白墓园背靠葱翠的大青山,面临婉约的青山河,远眺长江之滨,风景幽丽奇美。正厅有李白站像一座,两边竖满历代名人的诗文石刻。绕过屏风,步入后院,便看到李白墓了。墓前立着五尺多高的墓碑,上刻“唐名贤李白之墓”,传说是杜甫写的。

  “前两次来时我都带了酒,这次没有带,下次一定补上。”安陆市李白纪念馆书记王清不无遗憾地说。

  江油李白纪念馆馆长郭兴隆则表示,马鞍山对李白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视和发展值得江油学习,也希望今后能与马鞍山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与学者们同行的马鞍山市李白研究所所长周霍祁说:“各地过去仅仅是把李白游历过的各个景点割裂介绍,而是本次活动是从文化的角度,从本体与根的层面上、创造了旅游、文化、艺术一体的新模式。”

  为什么是皖南?

  为什么是皖南,汤华泉认真地说:“李白是伟大的诗人,也是伟大的旅游家,在各地写作的诗文中数量以安徽为第一,尤其以皖南为多,所到之处都留下他的赋咏。这是一宗极为宝贵的旅游财富、有必要加以研究和整合,马鞍山市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

  马鞍山文旅委主任胡支农表示,这次活动中,马鞍山打破常规旅游景区之间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点线模式,组合成以皖南李白踪迹为基线的互动旅游套餐。以学者的文化之旅为纵线,以多向度的观光、体验、关联、认知为横线,为文化旅游建立起饱满而深刻的整体印象。

  曙辉,碧山,青天,黄花,星河――人世间所有的色彩都在李白的诗行中闪现,马鞍山用一次寻踪之旅将这一切都串接起来,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赋予“诗城”更多灵性及发展维度。(皖江在线)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