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创新“先手棋”

08.08.2016  16:38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方案》提出了分阶段的改革发展目标:到2018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验成果;到2020年,基本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建成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到2030年,建成科技强省,在全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本报邀请专家对《方案》的亮点和主要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

主要内容

推动安徽省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发展动力实现新转换,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实现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为加快建设创新型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和美好安徽提供强大支撑。

亮点解读

省发改委副主任吴劲松:这次党中央、国务院将我省列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对我省来说是重大平台、重大机遇、重大责任。一是有利于下好创新“先手棋”。 “全创改”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战略举措,是推动五大创新、实施“四个强化”、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重要抓手。二是有利于发挥我省创新资源优势。我省在基础研究、科技人才、创新平台等方面,有自己的优势,由于体制机制障碍,这些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实施“全创改”,聚焦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破解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突出矛盾,充分调动各方创新主体积极性,将我省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三是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实施“全创改”,打造从基础研究源头创新、共性技术研发到重大科技攻关、产业转移转化的完整创新产业体系,形成与“调转促”等政策的叠加效应和战略协同效应,为支撑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能。

关键词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主要内容

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以合芜蚌为依托,与建设创新型省份、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统筹结合,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

亮点解读

省发改委高技术处处长李玉清: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强调的是系统创新、全面创新和改革创新。系统创新是指,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全创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地市、高校院所和企业等,绝不能各敲各的锣、各打各的鼓。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齐心协力、协同推进。全面创新强调以实现创新驱动转型作为目标,以打破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双轮驱动”,包括统筹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各方面的改革,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等各方面的创新,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合作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改革创新是指把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准改革突破口,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让创新真正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转变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关键词

先行先试

主要内容

结合安徽实际,授权在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普惠性税收政策、人才培养与引进等4个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亮点解读

省发改委副主任吴劲松: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2015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在认真总结过去创新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从体制机制入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推动科技创新,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考虑到一些体制机制创新一下子在全国推开有难度,所以意见提出在有条件的省市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2015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确定在京津冀、上海、广东、安徽、四川、武汉、西安、沈阳等8个区域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明确提出,一些探索开展先行先试的重大改革举措,要率先在试验区域落地,改革举措需要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和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的部分规定的,按规定程序办理;积极创新支持方式,加强政策协同,支持和允许改革试验过程中试错、容错和纠错;积极支持试验区域内的中央级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经主管部门授权参加相关改革试验。力争通过3年努力,改革试验区域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试验区域要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重要改革突破成果,并在全国推广。二是试验区域要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发挥示范带领作用。

关键词

科技强省

主要内容

到2030年,建成科技强省,在全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亮点解读

省科技厅副厅长刘明平:建成科技强省是我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目标,这一目标要分四步完成,第一步:到2018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验成果。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创新、集聚人才、开放合作、军民深度融合等方面取得突破。第二步:到2020年,基本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依托合肥大科学装置,聚集一批国际化科学家队伍,推进交叉学科研究,引领我国核聚变工程、先进光源、强磁场等领域大科学装置工程化发展,形成高效运行、开放共享的世界一流综合科学中心,在新能源、新材料、未来信息、环境健康等领域催生变革性技术,支撑产业高端发展。打造20个左右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成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地,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力争达到50%,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带动产业升级。第三步:到2025年,建成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制造业整体迈上中高端。第四步:到2030年,建成科技强省,在全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了实现建成科技强省的目标,我们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提供强大的创新支撑,努力使GDP中包含更多的科技含量。

关键词

两大中心、三大任务、八大机制

主要内容

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建立推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的新体系。

亮点解读

省发改委副主任吴劲松:主要任务及改革举措构成了《方案》的主要内容,归纳起来,就是“两大中心、三大任务、八大机制”,三者有着内在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两大中心就是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这是“全创改”工作的主要定位。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为了强化源头创新,产业创新中心是建设创新型产业体系的基础,也是当前创新发展的关键任务。围绕两大中心,我们需要完成三大任务,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科技成果加快转化新体系,着力打造“基础研究源头创新—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重大科技攻关—产业转移转化平台—科技成果产业化—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工程/基地”这一完整的创新型产业体系。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必须以八大机制为改革举措。一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新机制。二是建立创新人才集聚新机制。三是建立高校院所源头创新新机制。四是建立金融服务自主创新新机制。五是建立高层次开放合作新机制。六是建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机制。七是建立军民深度融合新机制。八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建立这八大新机制,重点解决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不强,创新管理跟不上时代发展节奏、创新政策不能落地、创新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推进科技创新,实现习总书记指出的“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

关键词

科技成果加快转化

主要内容

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建立健全技术转移机构。

亮点解读

省科技厅政策处处长姚群: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推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的新体系。要聚焦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和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完善创新链。充分激发现有研发平台活力,增强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加快共性技术研发圈构建。包括建设世界一流的创新型大学和科研院所,整合新建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催生原创技术。要围绕重点产业,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突破技术制约。组织实施新型显示、量子通信、智能语音、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装备、现代农机装备、高档数控装备、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并加快上述成果的产业化。加快建设一批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运行机制灵活、功能定位清晰、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新型研发机构。依托现有平台开展产业发展技术和科研成果发布、交流、交易。推进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企业与投资机构成立一批专注于技术集成、熟化的机构。重点建设一批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机构,进一步提升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服务能力,搭建科技成果中试熟化、转移转化示范区、产业化基地等载体。培育职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实现技术转移机构全覆盖。

关键词

创新人才集聚新机制

主要内容

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人才管理体制。打破部门分割,构建统一的人才计划管理平台,形成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协调各类人才计划(专项、奖励等)的布局与设置、衔接与评估等。

亮点解读

省发改委高技术处副处长朱的娥:针对目前人才“管得过死、激励不足、流动不畅、引进不易”等问题,下一步,改革编制管理制度,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健全鼓励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完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国有科技型企业股份和分红激励等政策落地。在完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突出市场评价,增加科技成果创新、转化评价权重,加强人才引进和促进人才自由流动等方面下大气力,实现大的突破。

关键词

高校院所源头创新新机制

主要内容

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比例不低于50%,具体比例由各高校、科研院所自行确定。对用于科技成果转化奖励与分配,计入当年单位工资总额,不作为单位工资总额基数,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额。

亮点解读

省发改委高技术处处长李玉清:针对一些地方用 “管行政机关的办法来管高校院所,用管党政干部的办法来管科研人员”等问题,下一步要进一步扩大高校院所创新自主权,激发源头创新活力,以落实科技成果转化“三权”收益政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赋予高校院所更多人事权,包括创新高校院所职称职数管理,放宽高校院所领导干部和教师因公出国限制等为突破口,建成新机制。

关键词

金融服务自主创新

主要内容

支持有条件的金融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按照法律法规和金融行业监管规定,探索地方金融控股集团运营模式。推动安徽省农村信用联社企业化改制。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在合芜蚌和条件具备的城市依法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开展科技金融创新。

亮点解读

省发改委高技术处副处长朱的娥:针对金融体系以服务传统产业为主,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不足等问题,下一步着重在建立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到产业基金、上市融资的全金融产业链;创新国有出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实施投贷联动试点;支持银行业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探索满足科技型企业发展需要的差别化信贷管理制度;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作用,建立省区域性股权市场与新三板合作对接机制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背景链接·

近年来,我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出台创新驱动发展“1+6+2”配套政策,着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形成覆盖创新驱动发展链条的政策供给体系。通过这一举措,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企业愿意干、政府再支持,市县愿意干、省里就支持”的推进机制,“省抓推动、市县为主、部门服务”的责任机制,依据市场和创新绩效评价进行后补助的激励机制,统一指南、发布、受理、论证、公布、平台的“六统一”的管理机制。

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等创新资源比较密集的区域,我省积极打造技术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通过组建合作研发机构、技术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面向企业和产业的关键技术研发。目前,全省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总数达到143家,建成院士工作站114家。

不久前,国务院批准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平台。我省紧紧围绕示范区建设总体定位和主要目标,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平台建设、协同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各类创新人才集聚,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努力建设成为我国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产业创新升级引领区、科技成果转化先导区、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为支撑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能。目前,我省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61个,在量子通信、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超薄玻璃基板、瓦斯综合治理等领域,取得一批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重大科技成果。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9%,高于规上工业5.4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39.2%。全省共申请发明专利39173件,居全国第5位,中部第1位;共获授权发明专利9363件,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1位;申请发明专利增幅和授权发明专利的增幅均居全国第1位。(郑莉 汪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