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先手棋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18.06.2020  08:22

  科技创新是国家赋予安徽的时代使命,也是安徽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优势。十二届省政协连续5次召开议政性常委会议,关注创新发展、科创协同主题,选择不同切入点协商议政,为持续助力省委省政府实现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贡献智慧、凝聚力量。今年,省政协聚焦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组织委员与专家学者深入调研、建言献策,进一步展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责任担当。

     省政协常委宛晓春

     做好强链补链延链大文章

  近年来,我省创新链、产业链两链融合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仍需正视两链融合不紧现状,努力抓住产业链创新链重构中的机遇,做好强链、补链、延链工作。

  建议全面梳理全省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核心技术的对外依存度,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围绕高端芯片、基础软件、工业机器人、航空发动机、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等重大技术需求组织联合攻坚,进一步推进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强化新兴技术的集成应用,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产业整体应变能力和协同能力。实施沿途下蛋机制,总结离子医学中心超导质子加速器等一批从大科学装置发展起来的应用案例,探索建立常态化机制,激活我省在量子信息、稳态强磁场、聚变能、类脑智能等前沿领域保持的全球领先优势,着力推动已经掌握、部分掌握的阶段性重大技术成果转化成产品或实现实际应用,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等新基建投资,布局“一室一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并纳入新基建支持范围,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省政协常委潘建伟

     合力推动国家实验室启动运行

  在量子信息科技领域建设国家实验室、实施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内容。

  建好国家实验室,需要精准施策,解除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并在基本建设、土地规划、后勤服务、经费保障等方面提供优先支持。建议创新人事管理服务,坚持培育和引进并举,广泛吸收各类人才,研究解决聘用人员编制、异地落户、社会保障等问题,落实各类配套服务。强化各类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国家和中科院支持,省市按照国家要求比例提供配套科研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出台并落实配套政策,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足够的场地设施,强化运行维护管理,制定高端人才保障住房建设方案。提升配套服务水平,提供税务、法律、保险等多方面社会化、专业化保障。推进产业协同创新,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推进量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量子产业集聚发展。

     省政协委员段丽琼(代表致公党安徽省委)

     精准打造创新之“源”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发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正加快推进,要下好先手棋,化先手优势为全局胜势,必须充分发挥安徽省实验室和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一室一中心”)带动作用,完善全省创新平台体系建设。

  建议突出“目标导向”,加强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遴选机制,建立“一室一中心”作为独立责任主体申请和承担各类科技计划的机制。突出“需求导向”,通过协同强化创新链条,围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需要,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全链条创新体系。突出“人本导向”,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各类制度性障碍,形成充满活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赋予科学家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和科研团队建设方面更多决策自主权,提升公共资源供给保障水平,量身打造人才集聚政策。

     省政协常委郑磊

     发挥“一室一中心”带动作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发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正加快推进,要下好先手棋,化先手优势为全局胜势,必须充分发挥安徽省实验室和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一室一中心”)带动作用,完善全省创新平台体系建设。

  建议突出“目标导向”,加强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遴选机制,建立“一室一中心”作为独立责任主体申请和承担各类科技计划的机制。突出“需求导向”,通过协同强化创新链条,围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需要,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全链条创新体系。突出“人本导向”,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各类制度性障碍,形成充满活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赋予科学家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和科研团队建设方面更多决策自主权,提升公共资源供给保障水平,量身打造人才集聚政策。

[ 编辑: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