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信吆喝,上万元买了60瓶假“茅台”

30.12.2015  14:56
        □宣讲人:张红(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新闻中心)
  案件回放▲▲▲
  “这酒是假的啊?我上了骗子的当啦……”12月12日,安徽省南陵县工山镇的刘大妈得知自己花了1.2万元买的60瓶茅台酒竟是假的,既懊恼又自责。
  原来,一周前的一天上午,镇子里出现了一个卖酒摊点,几名中年男女一边向围观群众散发小广告,一边大声吆喝着:“大家来瞧一瞧、看一看啊,我们是贵州茅台酒厂的。年底了,为了答谢广大客户,特别到这里来销售茅台酒……
  刘大妈的孙子准备过年时办婚礼,正需要白酒呢。于是,她仔细询问起来:“这酒是真的吗?多少钱一瓶啊?”“大妈,您放心,假一赔十。这酒市场销售价格1998元一瓶,咱们今天优惠,200元一瓶。”见大妈有些动心,男子继续说:“大妈,过了这村就没这店啦……
  摊旁的几名品酒人点头称是:“好酒,是真的!”看品酒人是自己的邻居,大妈信了:“我买10箱!不过,我没有现钱啊。
  “吕经理、毛会计,给这位大妈把酒送上门,验货后再收钱。”男子立马向另外两个人打招呼。
  吕经理答应着:“大妈,您带路,我带人把酒送到您家去。”就这样,大妈高高兴兴地领着吕经理、毛会计带着60瓶“茅台”回了家。
  大妈打开纸箱看了看,的确是包装精致的“茅台酒”,厂址、防伪标识一应俱全。老实巴交的刘大妈当即到银行取了1.2万元现金交给毛会计。
  12月12日中午,大妈的儿子、儿媳带着孙子回家吃饭。大妈乐滋滋地取出一瓶“茅台”给大家喝,大家虽然觉得这酒有点不对劲,但没有多想。酒喝到一半,孙子忽然头晕目眩,然后便上吐下泻。经医院检查,说是酒精中毒。大妈又急又气,差点晕过去。
  接到刘大妈的报警,南陵县公安局工山派出所立即介入调查。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案件分析▲▲▲
  本案中的“假酒”骗局其实并不鲜见,那么群众何以会轻易上当受骗?
  为了达到诈骗的目的,骗子往往下到农村乡镇,抓住农村中老年人防范意识弱、易轻信他人的特点,通过搭建简易销售台、散发小广告、现场吆喝的方式,再拿出真“茅台”让群众“品酒”,以欺骗群众。由于一些农村地区群众辨别能力差、易轻信,往往成为骗子觊觎的对象。
  骗子一般“组团”作案。实施诈骗时,他们分工明确,分别冒充“经理”、“业务员”和“会计”等,给人一种专业团队的假象,引诱被害人一步一步陷于骗局。一旦诈骗得逞,他们会立马消失。
  民警支招▲▲▲
  赵涤非(安徽省南陵县公安局工山派出所教导员):
  首先,群众买酒应到正规厂家的代理专卖店或正规超市专柜咨询、购买。问清楚酒厂的资质以及销售店的工商营业执照等。同时,检查白酒包装的信息,如外包装字迹是否清晰,如果模糊不清,很可能就是假酒。
  其次,不要被街头摊点的宣传阵势所迷惑,对吆喝起劲、价格低廉的所谓高档酒,更要警觉。
  再次,购买高档酒最好与懂行的人一起去,通过闻、品、看,一般能分辨真假。更重要的是,如本案中刘大妈这一群体,购买大量便宜白酒,一定要跟家人商量,以免被骗。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