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河 一世情

17.12.2014  23:37

 

我喜欢静静伫立在万年台前,听《小辞店》、听《十八里相送》,小倒戏咿咿呀呀的唱腔;喜欢在端阳看三河“全国十大古镇龙舟竞渡”;喜欢“三河水文化节”上的情歌对唱,喜欢春节元宵期间的闹花船与河蚌舞。

标签:城迷记          发表时间:2014-12-15          来源:中国文明网          责任编辑:章  驰                                 

              一直都这样认为,能在肥西县工作,并因此遇见三河、爱上三河,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 

  古镇三河,因三道水而闻名于世,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汇汇聚聚,分分合合,在三千年时光的流逝里,水波荡怀,见证过繁华,经历过衰落,但它总是水流无声,从容应对,荣枯兴衰在古镇沧桑岁月里显得那么自然。即使是1991年夏那场百年不遇的洪灾,让千年古镇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但是洪水消退之后,小镇又如菩提修炼般地恢复了过往的安宁与恬静。 

  因为工作,我曾多次走进三河。在三千多年历史打磨的青石板街道上,在三河幽长的深巷里,时光,似乎舍不得剪裁;碎片,似乎永远没被拾记,依然保存着三河特有的历史与文化韵味。 

  三河多巷,这里的巷子与江南水乡小镇巷子相比,少了一些柔媚,却多出了生活的气息,多出了一份明快与开朗。无论是回荡在小巷深处磨刀铲剪子的吆喝声,还是一头挑着青菜、另一头挑着豆腐的小贩的沿街叫卖声,抑或是庐剧《小辞店》在灯笼明灭里的悠长拖腔,老街、中街、二龙街、一人巷。一应巷陌的生活气息浓郁扑面,像丁香一样的姑娘时而会出现在三河的雨巷里,细雨扑打油伞,溅落滴滴有声,但却少去了昔日的惆怅。 

  三河多水,桥自然就多。望月桥,似素颜少女斜倚在小南河上,虽没有扬州城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教吹 箫的浪漫风情,但伫立桥上,凝望一湾碧水,也是那么楚楚动人。三县桥,承接肥西、庐江、舒城三县,古朴典雅,站立桥头,你可以感受到三县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的情趣。桥是路的红娘,桥也是解开心缘的锁钥,沿河的居民因桥而结缘。走上三河的小桥,总会如此真切地感念,原来此岸与彼岸竟是这样简单,这般相近,隔河流连相望千年,其实就是一座桥的距离。

泛舟古镇三河小南河 

  青石巷陌,流水小桥,白墙黛瓦,仿佛都在水意般诉说,皖风徽韵依旧踪迹蜿蜒。拂面的水声里,有欢娱,有叹息,有笑语,有悲伤,有荣光,有衰落。抬眼望去,三河街巷深处两旁的老商铺商号,谁敢说不是曾经的王谢堂前? 

  世界上的水都是相通的。因了水的缘故,三河的古街小巷,曾经走出行商巨贾,走出名家名将,走出科学巨匠,当然也走过天南地北的游客,踏石、踏水的声音依然。刘同兴隆庄的五进五出院落,四水归堂,还有油漆剥落的美人靠,都在提示曾经的荣华与富贵。传承传统徽派建筑风格的董寅初故居,静心屏息里自可读懂何为儒商。在杨振宁旧居,一盏昏黄的油灯曾经照亮过学子的求学路,也温暖了生于乱世的少年心。孙立人故居里一身戎装的蜡像的身影,展示的是一代抗日名将的家国情怀。 

  不过,三河也不尽然都是大江东去,不都是思古幽情,其实还是因为水的缘故,让三河多了一份灵动、一份柔情、一份现代,四处走动的游客就是一座古镇青春驿动的明证。

三河龙舟赛 

  我喜欢静静伫立在万年台前,听《小辞店》、听《十八里相送》,小倒戏咿咿呀呀的唱腔;喜欢在端阳看三河“全国十大古镇龙舟竞渡”;喜欢“三河水文化节”上的情歌对唱,喜欢春节元宵期间的闹花船与河蚌舞。文化,游动在三河这片温润的土地上,如同太阳的碎片,尽情张扬光芒,留下的是无尽的回味与绵长的记忆。 

  行走在三河,漫步在云水间,我的心里是一份宁静。在肥西工作的这些年,与其说是我在为三河古镇的发展贡献了绵薄之力,倒不如说是水乡三河教会了我怎样将沉稳大气与潇洒灵动有机融合,在云卷云舒中实现人生价值。(吴光艳  合肥市肥西县委宣传部长)  此文为中国文明网微信订阅号特约来稿,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