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大学生老板谈“就业难”

16.07.2014  13:59

  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727万,就业形势更为严峻。记者近日走进三位大学生老板的生活,倾听他们对“就业难”的见解。

  任苏珍:务实、虚心是关键

  任苏珍是内蒙古宝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经理。他认为,大学生找工作首先要务实,放低自己;其次要能吃苦,懂得虚心向前辈学习。“不要端架子,要懂得放弃名校光环。”

  他说,国内教育机制导致大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只会死搬硬套理论,不结合实际,殊不知实践和琢磨才能得到经验,收获成功。

  任苏珍是“70后”。他说,“70后”找工作倾向于稳定,喜欢去政府机构等,现在大学生则更希望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我们那一代大学生农村孩子比较多,知道找工作不容易,对每一个工作机会都非常珍惜。现在的孩子普遍家庭条件较好,不愿意吃苦,他们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不愿意从事和心理预期差距较大的工作。”他说。

  李海俊:要懂得沉淀

  “80后”李海俊是内蒙古梦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说,自己2003年毕业时就出现了“就业难”,近年来趋势愈加明显,且大学毕业生和市场需求脱节现象逐渐显现。

  他认为,大学生毕业初期心很高,希望去福利待遇相对较好的单位,但这些单位普遍门槛高需求量小,反而是一些私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需求量大,这种不对等现象也导致了就业难。

  “大学生要懂得沉淀自己。”在他看来,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拿到的学历很漂亮,但工作却很难上手,这是缺乏培养定岗能力实习阶段的结果。他认为,实习阶段能够培养大学毕业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现在很多学校都走过场,只为拿到实习证明。

  他建议,大学毕业生要调整心态来应对日趋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选择工作时,首先要考虑什么行业是自己喜欢且愿意从事的,考量行业的现实状况和发展前景,其次是对工资方面要求不宜过高,等通过一段时间历练,经验丰富能力提升,工资自然也会与之相匹配。

  于洋:找准自己的定位

  “85后”于洋是内蒙古一心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创办人。他说:“大学生首先要在大学期间通过社会实践来培养能力,为进入社会做准备,其次要找自己有兴趣的工作,不喜欢就很难钻研进去,更不会有太大成就。”

  于洋说,一些大学教材与现实脱轨也是出现“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很多学科的教材还是多年前的技术和经验,早已落伍,大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和社会差距至少十年,又如何能运用这些知识服务社会?”

  他认为,大学生要找好自己的定位。“很多大学生找工作太迷茫,喜欢海投简历,甚至到面试的前一刻还不知道企业的名字,企业又怎会录用,如果你了解企业的文化和招聘要求,而自己又恰巧符合,那么自然能获得青睐。”他说。

  (责编:张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