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男子工地上创作50万文字 包括一部长篇小说

19.11.2015  10:34

韩现利将小说手稿输入电脑。

新安晚报 安徽网(www.ahwang.cn)讯 20多年前, 韩现利离开滁州农村, 外出打工, 浪迹常州、 无锡等地多个工地、 工厂。2010年冬天, 他来到合肥, 干起了搬卸钢管的活。与很多农民工不同, 韩现利一直怀揣文学梦, 打工之余写出了五十万字的文学作品。就在合肥, 他在3平方米的 “书房” 里, 写出了一部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农民工在深圳努力奋斗的故事。

不当代课老师去打工,他说:

“一天最多能赚十五元,比当老师收入高多了”

韩现利今年49岁,滁州定远县孙集乡人。1985年,高中毕业的他开始工作养家,来到孙集乡的中心小学,当起了语文老师。

那时候一个乡聘教师,一个月的工资才46元,根本不够家用。1993年,韩现利决定到外面去打工。“希望在工厂或者单位里有个稳定的职位。”但他只有高中学历,在外很难得到认可。最后,在常州的一个工地,韩现利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当小工,给人递水泥浆,拎桶什么的。一天最多能赚十五元,比当老师收入高多了。”

从常州再到无锡,数十年间,韩现利也回过老家自己创业。然而,两个孩子上学,妻子身体又不好,在家养鸡赚的钱维持不了生计。2010年冬天,韩现利来到了合肥,在合肥广齐建筑钢模租赁公司当起了工人。

打工期间没放弃创作,他说:

“闲时听到别人的故事,我就及时记录当素材”

20年的打工生涯,韩现利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梦。“这源于我父亲,他毕生的心愿就是希望我从事文字工作。”韩现利说,一套《红楼梦》他翻了很多遍,托尔斯泰的《复活》也看了差不多三遍,而茅盾的《白杨礼赞》,他每次都读得热泪盈眶。

早在教书期间,韩现利就开始投稿,也曾在刊物上发表过。“现在工作太忙,我就多注意观察,闲时也倾听别人的故事,然后及时记录下来,作为自己创作的素材。”他没有像很多工友一样,下班后打牌。“有时候我也跟他们一起喝点酒,很多时候,我都会提前走,宿舍里面没人,可以安静地构思自己的作品。”

这些年,韩现利创作了四篇中篇小说,以及大量的散文、诗歌等,加起来一共有20多万字。

小说以农民工为主角,他说:

“跟自己的阅历有关,因为生活一直不太如意”

“我记了三十年的日记,积累了无数的素材,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写一部真正的长篇小说。”韩现利最熟悉的就是农民工的生活,他的长篇小说也是以农民工为主角。“题目叫《韩信后人的悲情人生》,讲的是上世纪90年代,男主角因为生计所迫到深圳打工,不断拼搏奋斗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这跟他的生活阅历有关,“因为生活一直不太如意。”

“我们一般早上6点起床,晚上9点多才休息。”为了将小说写下去,韩现利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写一两个小时再去上班。从2013年5月开始动笔,到2014年8月韩现利完成了第一稿。今年11月10日,他已完成了第三稿。

想让更多的人看到作品,他说:

“我会想办法出版,小说凝结了我的全部心血”

二十年来,韩现利手写完成了50万字。为了这部长篇小说,他专门买了一台电脑,练习打字。“当时买这台电脑花了3300元,是我一个多月的工资,为了这事,老伴还跟我大吵了一架。”

一开始,韩现利打字很慢,时间长了速度才有所提高。“我的这部长篇,第一稿和第二稿都是手写的,到了第三稿,我将20多万字都输入了电脑,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韩现利很想让自己的这部小说出版,实现自己早在常州工地上就怀揣着的那个文学梦。“找了几家出版社,都说要钱。要三万,我负担不起。”韩现利告诉记者,他会继续想办法,“这本小说凝结了我的全部心血,我想让更多人看到它。”

金际元 孙雨静 新安晚报 安徽网 ( www.ahwang.cn ) 记者 项磊/文 王从启/图

对话

孤独中坚守梦想

记者: 你写的东西, 工友们看吗?

韩现利: 基本没人看, 他们很多都是初中、 小学毕业, 对文学不感兴趣。

记者: 他们理解你吗?

韩现利: 很少有人理解, 甚至有人看你老是写东西, 说你不近人情, 甚至讽刺地喊你“大作家”。

记者: 家里人理解吗?

韩现利: 他们尊重我的追求, 但儿女们都不爱看。我让他们帮我打字, 他们也不情愿。

记者: 是什么让你一直在坚持?

韩现利: 对文学的爱吧。可能有人觉得我傻, 但是这确实是我的爱好和梦想。

记者: 今后怎么打算?

韩现利: 首先就是希望能够出版这本长篇小说。下一步我想写农村空巢老人的故事,我想展示这个群体的生活, 引起更多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