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经济火火火:合肥大妈4年砸20万整形只为取悦自己

18.08.2014  13:13
导读:程大姐告诉记者,从2010 年开始整形以来,她已经花费了近20 万元。五次赴韩、六次北上,这是程大姐这四年里的辉煌“整形战绩”。

从来没有人给“中国大妈”下过明确的定义,但她们恰恰真实地生活在我们身边,或长辈、或邻居、或同事、甚至可能就是我们自己。投资、享乐、闲不住……这或许就是她们“热火”起来的主要原因。

享乐派

形象投资,不惜重金

如果家住包河区的程大姐(化名)不说,初次见面的人绝对想不到她已经年过半百了。“ 呵呵,有时候跟我儿子上街,人家甚至会问我们是不是姐弟俩。”说这话时,程大姐的语气里满是得意。程大姐告诉记者,从2010 年开始整形以来,她已经花费了近20 万元。五次赴韩、六次北上,这是程大姐这四年里的辉煌“整形战绩”。

程大姐向记者透露她全身上下基本整了个遍。“ 拉双眼皮、去眼袋、脸部提升、自体脂肪填充太阳穴、隆胸、局部抽脂,这些还不包括我做的微整形。”虽然花了这么多钱,但程大姐觉得这项投资“意义非凡”。“ 变美不仅可以让自己心情愉悦,也能让身边人感到开心,是肉体和灵魂的一次彻底转变。”

刚开始涉足整形,程大姐也遭到家人的不理解和阻拦。“ 他们想不明白,我都一把年纪了为什么还要这样折腾,儿子还差点因此离家出走。”程大姐说,儿子不希望别人笑话他妈妈成了“老妖精”。“ 我就问他,你是希望妈妈变得年轻快乐呢,还是在意别人的看法?”

程大姐说,她在整形这条路上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还缘于一位老人。“ 你相信一个70 多岁的老人还会做隆胸手术吗?这个老人以前是学舞蹈的,身材保持得特别好,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她觉得胸部下垂得厉害,就萌生了整形的念头。想想看,她都70 多岁了,没有医院敢接收她,她就找到我们国内一个很有名的整形医生,然后跟他聊了很久,对方被她这种执着的精神所感动,最终答应给她做这个手术,而且手术非常成功。”

“无论多大年纪,大家都有追求美的权利和自由,不是吗?”程大姐说:“ 也算是一种形象投资,年轻人进行这项投资可能是为了找工作或者找对象,但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完全就是为了取悦自己了。”

折腾派

水泥房产,样样精通

来自阜阳市颍上县的李成英,绝对称得上最早一批“中国大妈”,早在上世纪90 年代,还在镇上当小学老师的她就开始做起了生意。“ 老师有寒暑假,感觉不做点什么实在有点说不过去。”李成英决定到乡下收购三粉(粉丝、粉条、粉面)再拉到镇上来卖,“ 谈不上挣大钱,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能挣一点是一点嘛。”

从2000 年开始,全国房地产行业兴起,李成英也开始瞄准其中的商机。“ 农村人都是自己盖房子,既然盖房子,对水泥的需求肯定是有的。”就这样,李成英拉上一个合伙人,开始做起了水泥生意,“ 刚开始生意特别不好做,后来有人跟我们说,上海那边对水泥的需求量更大,赚钱应该更容易。”2002 年年底,李成英趁着放寒假跟朋友到上海打探行情。经研究,李成英发现上海的水泥大都是从青岛那边运输过来,到了上海这边便直接在码头上售卖。“ 和朋友一商量,我们决定从青岛那边找到水泥厂家,然后再租艘货船把水泥运过来。”这一次,李成英尝到了甜头,“ 生意很好,赚钱不难。”

然而,这桩生意最终因为李成英工作性质以及客户压款而泡汤。“ 好在赚了不少,我在县城和市里分别买了一套房子。”与此同时,李成英在镇上再次将水泥店开了起来。“还是看好这个市场,觉得会有发展前景。”在此后的七八年时间里,李成英把水泥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同时靠着“炒房”挖得多桶金。“ 从不囤房,见好就收。”不仅如此,遇到镇里拍卖废弃厂房,李成英也会参与竞拍,从中赚取一定的利润。

2008 年,手里有不少闲钱的李成英开始“民间放贷”,“来钱快,但肯定也会承担一定的风险。”好在李成英对借款人审查有一套,至今没有出过任何问题。李成英如今已经52 岁了,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对于未来,她说“想法很多,打算一一来实现,股票、理财都是发展方向”。

这两年,“中国大妈”成了热词:她们“懂经济”,抄底黄金、转战比特币、瞄准房产市场……甚至有人高呼“得大妈者得天下”。难道大妈真的成了中国经济的秘密武器?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大妈经济”反映的只是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投资生活理念,“大妈“消费需要合理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