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玉:初心不改 “医”路前行
提起丁明玉,安徽宿州泗县丁湖镇的村民无人不称赞他有爱心、医术好……丁明玉是丁湖镇丁陈村卫生室一名乡村医生。从医近30年来,他把患者视为自己的亲人,把服务群众当作工作的第一要义,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治病救人”的初心与使命,深得村民的信任。2003年,非典肆虐,他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守护着一方安危;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又迎风而上,做一名勇于担当的逆行者。
做群众信赖的“贴心人”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近30年来,丁明玉信守“24小时上门服务”的出诊承诺,只要一个电话,保证随叫随到。
丁明玉小时候是听着李月华的故事长大的,后来他选择了从医这条道路,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做一名李月华那样的好医生!作为一位农村医生,他服务的对象多是一些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儿童,丁明玉不论是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还是夜深人静,酷热难当,他总是随叫随到,从来没有怨言。他常说,作为医生多受一点累,患者就能减少一点痛苦。为了方便群众,医院的宣传栏里、装药片的药袋子、方便袋上,都印有他手机号码和固定电话号码。2010年秋天的一个夜里,下着雨。村民丁周氏的儿子拨通了丁明玉的电话。在电话里听出情况紧急的丁明玉来不及挂上电话就往丁周氏家跑去。到了现场后,丁明玉发现丁周氏的双腿发肿,还伴有气喘,通过多年行医的经验判断可能是心脏衰竭。这种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抢救。因为丁周氏的儿子腰不好,背不动老母亲。丁明玉二话不说背起老人就往医院方向奔去。因为抢救及时,丁周氏脱离了危险。
做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随着基层医改的推进,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改变了以药养医局面,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面对新要求,丁明玉积极宣传医改政策,让村民充分认识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好处,使村民都积极参加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来。2016年,开始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他又成为了一名“家庭医生”,和村卫生室的6位同事一起为全村530多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建立档案,定期体检和上门随访。体检的时候,他往往早晨5点半就出门给村民测血糖、量血压、送药,晚上9点才回家。全天候待命,对丁明玉来说是常事。去年秋天的一个夜里,70多岁的村民丁敬彩因突感不适被老伴用三轮车送到村卫生室。丁明玉紧急为丁敬彩做了心电图,发现情况不太好后,及时把老人送到了泗县人民医院,经检查为心梗。幸好送医及时,老人顺利得到医治。
在家庭医生履约服务中,丁明玉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纳入慢病管理,对行动不便的贫困人口进行健康体检和签约服务。农忙季节,他便在田间地头开展履约服务、健康知识宣讲,按质按量完成履约服务。每次入户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活动,丁明玉交代完注意事项临走时,总会叮嘱一句:“大病赶紧看,小病不能拖,随时有情况随时打电话。”慢慢地,村民们小病不用看、大病往后拖的习惯改变了。“有个轻微头疼脑热的,也打来电话问询。”丁明玉说。
做勇于担当的“逆行者”
“大侄子,开下门,量一下体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丁明玉每天早晚两次准时前往村里武汉返乡人员和密切接触者的家中为他们量体温,做心理疏导。
经摸排,丁陈村共排查出3名武汉返乡人员和1名密切接触者,这些人员的健康状况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丁明玉说:“刚开始上门量体温,个别群众存有抵触情绪,不愿量体温。因为都是一个村的,我就通过打电话和上门做思想工作的方式,劝抚他们每天保持轻松的状态,接受量体温和及时向村里说明自身健康情况。这既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家人和对社会负责。”经过一次次的劝说,他们终于放下思想包袱,每天准时向村里报备体温。丁明玉说:“每天最安心的事就是听到他们打电话来说体温正常,上门随访时看到他们在家状态良好。”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丁明玉积极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挨家挨户,张贴发放“一封信”、倡议书,站在医者角度,耐心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引导村民科学防控,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并定期为村里的武汉返乡人员进行健康随访,上门消毒,赠送防控物资。
丁明玉说:“刚开始,说不担心那是骗人的,一家老小都在家,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职责。既然做了医生,做了共产党员,治病救人就是我的责任与初心,那是我必须要做的事。”
[ 编辑: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