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精准扶贫村的美丽嬗变

19.07.2016  17:36

——舒城县千人桥镇张湾村精准脱贫侧记

日前,记者前往千人桥镇张湾村采访。刚到村头,一眼望去,一畦畦整齐划一的各样瓜果蔬菜长势旺盛,甚是惹人喜爱;与一幢幢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农家别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一大早,菜农们便在路边把刚刚采摘下来的豆角、茄子、瓠子等蔬菜打包装车外销。

正在路边打包豆角的村民潘家道,见到记者前来,放下手中活计与我聊了起来。他说先前在外打工年收入也有5、6万元,去年看到乡亲们种植蔬菜赚了钱,今年我也回乡租赁了20亩耕地种植蔬菜,仅春季莴笋和马铃薯两项收入就有5万多元。现在地里除6亩地瓜要等到秋后上市外,种植的毛豆、茄子、辣椒、黄瓜和白菜等蔬菜陆续上市。加上秋后部分耕地还可以种植冬季蔬菜,如果没有例外的话,他家今年蔬菜纯收入10万元应该没问题,比在外打工还要强。

张湾村位于千人桥镇西南部,全村648户2190人,耕地1478亩,属舒城县80个精准贫困村之一。近年来,该村立足沙壤土质适宜蔬菜种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闯出了一片脱贫致富新天地。目前全村50%以上的耕地种植蔬菜,10亩以上种植大户40多个,年产莴笋、马铃薯、毛豆、地瓜、茄子、萝卜、地瓜等蔬菜2600多吨。已成为舒城及周边地区小有名气的蔬菜种植村,南京、合肥等市场上的蔬菜贩子常年到村收购,蔬菜已成为全村农户创收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张湾村大部分耕地为旱改水,沙质土壤先天后劲不足,种植水稻每亩产量一般在300公斤左右,很少超过400公斤,就连视耕地为“香饽饽”的大农户也不愿耕种。之前虽有群众种植蔬菜,但因为村级道路等级低、市场信息不畅和品种单一等原因,种出来的蔬菜大多卖不上好价钱,经常卖不掉,农户收入普遍较低。近年来,在扶贫结对单位舒城县商务局的大力帮助下,该村对村级主干道进行水泥拓宽改造,商贩大车能够直达田间地头收购。通过资金和技术扶持,发展了40多个蔬菜种植大户,示范引导群众种植适宜品种。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与超市、企业、市场等对接,逐步实现订单种植。

刘文书,我们菜园里的蔬菜卖完了,接下来种什么?”“主要种小白菜、红萝卜和白萝卜。”刘云一边招呼他们坐下,一边热情地答道。记者正在村部采访村文书刘云时,束庆根和束庆德两位60多岁的村民突然走了进来。

刘云说:“现在种植什么,我们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每次都要做前期调查。这个月的市场调查刚刚结束,准备20号以后通过手机短信和广播向全体村民发布,他俩心急跑来打听。对于这些小农户,只要蔬菜符合标准,瓠子一条两条、黄瓜一根两根我们合作社都收,且收购价格一般比市场价格略高,现在小农户多余的蔬菜全部卖给了合作社,他们种植的热情比先前高了不少。

刘云所说的合作社,是今年6月6日由张湾村两委牵头,全村40多个蔬菜种植大户参与成立的张湾村南河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来,实行统一管理,技术信息共享,有力提升了该村的蔬菜种植品种、质量、市场竞争力和菜农收入,每天向快乐峰食品公司和华润苏果舒城超市等单位供应各类蔬菜300多公斤。

为实现合作社成立初衷,发挥其在市场与菜农之间的桥梁作用,合作社成立之前,张湾村对全村648户户主手机号码进行了逐一摸底登记,建立了信息发布平台,根据季节和掌握的市场信息适时发布蔬菜种植品种及技术要领,指导群众种植。召开了由种植大户参加的成立大会,号召团结协作,率先示范,带领群众种植,共同做大做强。合作社运营以来,每天及时发布收购品种及数量,方便群众采摘销售。眼下合作社销售能力有限,合作社号召全体种植大户发扬风格,互帮互助,积极拓展市场,帮助更多的群众外销蔬菜。

绿色种植、订单种植、品牌种植,这是我们发展的主攻方向。以绿色无公害为抓手,以订单种植为主业,全面打造‘南河牌’蔬菜品牌。目前,在县商务局牵线下,我们正在与舒城胜利电子、浩缘棚制衣和三乐童车等县内骨干企业进行洽谈,为三家累计万人以上的职工食堂供应蔬菜;并与合肥、六安、南京等地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进行了联系,争取让我们的蔬菜走进更多的大超市、大企业、大市场,努力让张湾村蔬菜种植基地的名字更加响亮”说到未来发展愿景时,村党支部书记束庆玉心里充满希望。

( 来源:舒城县千人桥镇信息站  作者:武玉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