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传统节日】印象•端午

19.06.2015  18:00

编者: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众多,有纪念屈原说、龙的节日说、蓄兰沐浴说、恶日禁忌说等,庆祝端午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而端午节本身也已经深深的扎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

儿时巷子里的粽子飘香,河面上的争渡龙舟,一家人围坐桌边的温馨画面,都已经成为我们每年期待端午的理由。而现在粽子已变得随时随地可见,龙舟渐渐落满了灰,端午节也失却了它本来的模样。艾香幽幽,又是一年佳节时,让我们走进每个人印象中的端午,感受包裹在粽子里的家国情怀。

 

悠悠端午   粥浓情深

我家乡的端午,人们都是要吃粥的,一些江米,一把红豆,数颗大枣,足以做出一锅美味的江米粥了。

踏进家门,整个人都被浓郁的香味儿裹携着,抽不开身,此刻要是冲进厨房,准会看到煮好的江米粥。从小到现在,母亲每年端午都要做江米粥,宁可缺了粽子,江米粥也是绝不会缺的。

我时常想,也就只有家乡才会用这样的简朴食物来作为庆贺节日的必需品,粗犷的土地养育出朴实的人,食物也跟着简单,不精细也不奢华。一个普通的粥,并没有特别的博人眼球之处,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竟让母亲对它如此青睐。于我自身,我对江米粥也是有着不少偏爱的,我爱那香甜的味道和软糯的口感,让孩子浮躁的心都能安静下来。而我最爱的,还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粥的气氛,其间并不用客套什么,甚至可能相顾无言,但是,那种团聚的感觉就足够让你心中充满了暖意,和那温润的粥顺着食道淌下,温暖随着血液流遍全身。

那一刻,我才明白,所谓的节日传统,不过是为了寄托情思,而母亲煮粥亦是如此。淡红的颜色和甜的近乎发腻的滋味是对幸福生活的希冀,粘稠软糯则寄托了家庭各成员相守相爱的愿望,至于它的普通,我这么认为,每一份骨肉至亲的感情其实都是普通的,它是不用靠什么华丽的东西去渲染、去装饰的,因为最深沉的爱都已融汇在骨血里。

今年的端午,不能回家吃母亲做的江米粥了,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感伤。但那些动人温暖的端午回忆和被味蕾记住的江米粥的味道会陪我过这个端午。   

(14法政夏韬   14-材料王晓刚   14-管理杨璐)

 

饕餮盛宴 佳节端阳

  五月五,是端午。梅雨时节细雨如酥,艾草飘香,正是一派新生景象。雨后挂着露珠的粽叶青翠欲滴,淘好的糯米洁白如云饱满如玉,干燥的稻草里静静躺着青白色的鸭蛋。家家户户准备妥当,只待那端午时节一到,便食指大动,大快朵颐。

  彩缕碧筠粽,香梗白玉团——粽子篇

  提起端午,立马想到的美食肯定非粽子莫属。同时也是长辈们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长辈们灵活的双手勾起丝线与粽叶,那一个个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那黄里透红的小三角锥寄托着我们对先人的哀思,同时也寄托着我们对故乡热爱的情怀。

  猪肉火腿粽以它独特的咸香让许多人为之倾倒。箸叶清润,馅肉醇厚,糯米甘甜,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咸肉或火腿肉被颗颗饱满的糯米包裹。仅是上锅清蒸之时,猪肉的咸香就与粽叶的清香氤氲在空气中,交织成美妙的气味诱惑着吃客们的感官。不禁无比期待着那剥开粽叶的一瞬,黏糯的糯米浸润在因加热而融化的猪油里变得剔透晶莹。味蕾上尽是那醇厚软糯的香甜,嗅觉上还享受着翠绿粽叶的清爽,实在是人生一大快事。白米粽则是混合着糯米与粽叶的原香,令人享受到食物本真的口感。红豆粽融合了红豆的绵软与糯米粽叶的清甜,沙沙的口感也令人喜爱。莲子红枣粽与粽叶的馥郁相得益彰,吃完油腻的肉粽,不妨再吃一个莲子红枣粽解腻。

  琦君在《粽子里的乡愁》中,还曾提到过一种灰汤粽,也是琦君最钟爱的粽子口味。将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硷。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约一夜晚,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硷味的灰汤粽。灰汤粽那股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

  青白似卵玉,咸淡总相宜——鸭蛋篇

  在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对于腌蛋有如下解说:“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 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 油亦走散。” 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出了名的。在汪曾祺先生回忆家乡的端午时,记得端午要吃“十二红”,其中尤以咸鸭蛋记忆深刻。待客吃时,青白色的蛋壳切开,中间橙黄色的蛋黄仿佛要流出油一般。口感绵软细腻。平常食用,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14-测绘庄裕康  14-电信魏文倩)

 

追思端午 家国情怀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女儿节等。端午节的起源在各地都有着不同的说法。比较为世人所知的起源莫过于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和纪念孝女曹娥说。

纪念屈原说。在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泪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篇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来到泪罗江边凭吊,渔夫们则划船打捞屈大夫的真身,未果,投入饭团喂鱼虾,避免它们食屈大夫身体。

其实,无论端午节的由来究竟如何,每一个传说能够传承下来并为世人所知大多是因为传说中所带有的家国情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潜意识里都有着一种家国情怀。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便是对我们国之情怀的一种真实写照,我们爱国,因为有国才有家。除了国之情怀,我们还有着家之情怀。 每逢佳节倍思亲,便是我们这种情怀的真实体现。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节日,有家的地方才会有节日的感觉,身处他乡的人们每逢佳节都会想回家与家人一起欢庆佳节,即便不能回到家乡,也要与家中亲人共婵娟而庆。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由来已久,当下由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便是中国人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中国梦是中国人的家国梦,从古至今,在人们的看来,家和国是统一的,而不是分裂的,所以中国人历来就有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政治抱负。因此,所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在家国情怀下希望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天下大同社会理想与和平共处的人类理想。

至此,我们的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合家欢庆、举国同庆的节日, 节日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铭记身为中华儿女所需要肩负的使命,庆祝节日,是为了提醒我们不能碌碌无为的度过这短暂的一生。   

(14-外语魏巍   14-环能刘骥)

冷思考 端午意义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艾蒿插在大门上,家家户户过端阳。”脑海里回荡的是儿时唱过的童谣,鼻尖萦绕的是粽叶淡淡的清香,所有的讯号都交织在了一起,一起提醒着我:端午又到了。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都会迎来一个重大的节日——端午节。早在先秦时期,五月初五就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而端午节作为一个古老的节日延续至今也正是因为其特殊意义。然而,历经时间长河的沉淀,我们所感知到的端午节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关于端午节的历史意义众说纷纭,最为大家熟知且影响最为广泛的是纪念屈原说。爱国义士屈原因怀才不遇,于五月五日投江而逝,以自己的身躯谱写了一篇爱国乐章。自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用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除了纪念屈原说之外,还有其他几个版本。尽管这些流传的故事内容不尽相同,但端午的历史意义却是清晰明了的,那就是通过缅怀古人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但时光荏苒,岁月如流,历经千百年的时光,屈原的故事已不再新鲜,如今的端午节,我们渐渐忽视了端午原有的意义与初衷。相比之下,情人节、圣诞节这些源于国外的节日却被渲染得愈发隆重,在模仿外国节日的同时请不要遗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当父辈感概着他们儿时的端午:划龙舟的场面是多么壮观,每家每户门上都要插艾草,大人们要和雄黄酒……听到这些,我们是否扭过了头,只留下他们一声默默的叹息。

时间的长河不断涌动,传统节日的意义不应该如泥沙般随波而流逝,而是应如磐石般沉淀下来,坚定且不移。端午节的意义不是只存在于一个小小的粽子之中,而是留存于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文化中。即使我们不能像父辈一样切身感受划龙舟的魅力,但我们仍能够静心体会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在文化软实力的社会背景之下,我们更应从端午之中汲取民族文化精髓,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亟需我们去传承!  (14-电信刘雅欣 14-安全李肖)(大学生记者团综合供稿;审稿: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