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菖蒲阅读创新教学研究实践团队综合稿

30.07.2014  17:29





  专业与实践擦出爱的火花——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岳西县菖蒲镇阅读创新教学研究实践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美丽岳西行,悠悠菖蒲情。7月的菖蒲,鹅白色的菖蒲花正在怒放。五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怀揣着拳拳爱心来到大别山腹地的小镇——岳西县菖蒲镇。15天的时间,他们将专业知识付诸于社会实践,用志愿服务点亮了山区孩子的希望。

  精心准备筹划,创新实践主题

  从方案策划、团队组建再到评估论证,团队进行了近两个月的前期准备工作。团队紧跟高考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形势,结合许多老师为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而费心、家长为孩子学习兴趣不高而忧心,学生为提高语文成绩而烦心的现状,发挥专业优势,确定“经典创新阅读,锤炼从业技能”的主题。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教学内容设计上,团队在李定乾、张公善两名教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完善,精益求精。实践活动开展上,团队由带队经验丰富的吴青山、王坎老师全程指导。团队力求策划方案达到创新性、可行性、实效性三者的统一。

  与众多爱心支教类的团队不同,他们把专业知识与暑期实践更紧密地融合,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在阅读创新教学研究实践中,让受教学生热爱阅读、喜欢读书。

  培育专业素养,致力成长导航

  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他们打破常规,深入到学生的具体学习中,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创新型思维能力。教学模式是上午辅导,下午“一对一”教学。课业辅导形式是作业辅导与专题授课外相结合。志愿者刘姗从清除语音障碍入手为孩子们进行普通话教学;志愿者陈惠惠带领孩子们在中国汉字演变发展的历史中领悟文字的魅力;志愿者黄婷结合历史典故讲解释义,让孩子们在具体语境中学习成语;志愿者周文超和孩子们一起遨游在诗歌的海洋;为了全面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队长张家强结合自身写作经历,为孩子们传授写作经验,他说:“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平时多动笔写写东西,懂得感念生活,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成功的。”志愿者娓娓道来的讲解,学生听得懂、喜欢听,自然也受到学生的欢迎。课堂上,队员们带领孩子们快乐学习。课下,孩子们亲切地喊这群老师们“哥哥姐姐”,队员们和孩子们聊天,带着他们做游戏,与他们打成一片。

  专业遇上实践,擦出的是爱与责任的火花。教学的顺利开展激发了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队员们用付出和汗水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山外面的一扇窗。

  潜心教学研究,固化实践成果

  由于教学知识专业性强,把大学课堂里学到的知识原样照搬教给这里的孩子,显然是行不通的。志愿者们在教学设计上着实费了心思,白天教学结束后,大家搜集、整合相关的专业知识,根据受教学生低龄化、接受能力较弱的现状,认真备课、编写教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因有充足的准备,队员们授课时总是胸有成竹,高质量的课堂内容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别的团队暑期社会实践多是七八天,菖蒲阅读创新教学研究实践团队有半个月。对此志愿者们表示:“我们没有考虑太多,只想为这里的孩子做点实事。”实践结束,志愿者们的行动却并未终止,他们将以半个月以来的教学实践为素材,形成中小学阅读教学调研报告一份,每名志愿者结合自己教学的模块形成科研论文总计5篇,团队正在申报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传递点点爱心,收获种种温情

  从2011年王坎老师带领12名志愿者首次踏入岳西县菖蒲镇以来,四年来,已有34名志愿者来到这里,辅导学生近200人次,累计教学5760小时。多年的坚守,志愿者换了一批又一批,受教学生年龄长了一岁又一岁,为的都是同一个梦想,诠释着菖蒲草的花语:信仰者的幸福。

  “老师,我等你们很久了,我要报名,我要报名……”每年的招生现场我们都会被一群孩子簇拥;“老师,你们明年还会来吗?”每年实践结束时我们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等明年,我们回来”每年总有志愿者许下明年再见的约定。三年如一日的爱心之旅,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学院领导的支持,菖蒲镇镇长和学院领导老师前来看望志愿者,与他们亲切座谈,并共同为安徽师范大学菖蒲暑期实践基地揭牌。

  爱心的传递,承诺的接力。他们与这里的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让爱心和知识在菖蒲的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半个月的暑期实践转眼结束,菖蒲花依旧盛开,志愿者的身影却已不再,然而爱心的种子早已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青春,在这半个月的奉献时光里缓缓绽放,美丽就如同那怒放着的菖蒲花。

  以行动践行承诺,用付出传递爱心。今夏,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志愿者构成了菖蒲一道别样的风景线。他们以坚定的理想指引人生,以严格的要求加强学习,以深入的实践锻炼成长,以扎实的态度面向未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爱心延续、让青春飞扬。

  (作者:张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