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安徽,现代化强省的宏伟征程

19.12.2017  20:32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部署,安徽日报《思想周刊》今日推出“本报特别策划组”撰写的2篇特稿《四个自信,新时代强省的磅礴力量》《美好安徽,现代化强省的宏伟征程》。

  《美好安徽,现代化强省的宏伟征程》,立足新时代要有新作为,评述新征程召唤新姿态、吹响新号角,以美好安徽开启宏伟征程,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持续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

  (一)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关键几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党领导全国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安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和作为迈入新时代?

  新的历史起点上,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吹响了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进军号: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建成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到本世纪中叶,与全国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

  这是一个近7000万人口省份的姿态和作为:2016年,安徽人均生产总值5885美元。根据世界银行2015年发布的标准,人均生产总值在4126美元至12735美元之间是公认的中等偏上收入阶段。全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和向往,召唤着奋楫争先的新作为。

  这是一个新兴工业大省的姿态和作为:工业化处在中后期,城镇化率超过50%。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城市、现代化教育医疗……更加全面的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召唤着奋力开拓的新作为。

  这是一个有着“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基因省份的姿态和作为:安徽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扛起了自主创新的大旗。 “希望安徽敢于做一些领跑的事情,从现有层次的梯队中往上走。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召唤着奋勇创新的新作为。

  现代化的恢宏交响,汇聚着奋进者跳动的音符,激荡着逐梦者昂扬的鼓点。“从发展历史方位来看,安徽步入了新时代。 ”省委书记李锦斌说,“要全面对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定不移朝着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奋力前进。 ”

  (二)

  新的历史方位上,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仍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近者悦,远者来。在国内外经济版图中地位的提升,是这一战略机遇期的直观彰显。 11月初,英国德比郡议会委员会主席代表团访问安徽。作为世界上较早建成现代工业体系的地方,他们为深化产业合作而来。 “越来越多的英国企业开始关注安徽,我们已经派出专门人员常驻合肥,进一步推动双方企业开展合作。 ”德比郡议会委员会主席百瑞·路易斯说。

  产业兴,经济强。产业结构的历史性变化,夯实了战略机遇期的基础支撑。过去5年,一度主导安徽工业化进程的能源原材料等基础性产业相继进入调整期。全省上下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上谋路线图、定施工图、立军令状。强力推进“三重一创”,加快建设现代化的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现代化的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实施现代化的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打造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一号工程”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创建启动,先进制造业“一号工程”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平台和产业、技术和企业、金融和资本、制度和政策创新支撑体系同步构建。如今,电子信息、智能语音、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曾经的传统农业大省,已经奠定了新兴工业大省的地位,正在开创全新的发展前景。

  纵观“大时代”,党的十九大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系统部署,发出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深邃充沛的思想含量、政治含量、改革含量、政策含量,为现代化建设开辟了光明前景。

  面对“大环境”,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大量涌现,为安徽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了强劲支撑。

  立足“大平台”,安徽正处于“四化”加速推进阶段,区位交通、产业基础、创新资源、生态环境等诸多优势已形成协同效应,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和开放平台加速创建,集聚配置资源的层次更高、范围更大、能力更强。

  安徽,这方居中靠东、连南接北的发展热土,正在积蓄现代化建设的持久动力。

  (三)

  安徽,素以富有改革精神而闻名。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必须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前进,持续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充分激发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抓住“放管服”改革“牛鼻子”,守住国企国资改革“主阵地”,增强财政金融改革“源动力”,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改革举措只要找准“痛点”,对准“穴位”,就能立即释放红利,激发活力。

  合肥创业者谭守臣,从事咨询服务行业,不需要固定的经营场所,过去无法申领营业执照。前不久简化住所登记制度改革落地后,他终于拿到期盼多年的营业执照,可以理直气壮地拓展业务了。成千上万像他一样的创业者,都在持续深化的商事制度改革中得以“松绑”,展翅腾飞。今年以来,安徽每个月新登记市场主体1.8万户,是改革前的3.7倍。

  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正在进一步擦亮安徽改革的“品牌形象”。

  安徽是国务院确定的8个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承担着深化改革的“国家使命”。

  动态调整、周转使用、人编捆绑、人走编收,这是安徽在推进改革中首创的“编制周转池”制度。高校科研院所是重要的创新“策源地”,但受制于编制紧缺,急需的人才往往难以引进。推进这项改革后,一举让编制由引进人才的“瓶颈”转化为撬动人才资源的“杠杆”:通过这一制度,今年省属高校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4697名。今年9月,这项改革举措已经被国务院作为重大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推广。

  改革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的方向前进,就会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大展身手、建功立业。改革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方向前进,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住房保障体制建设。民生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安徽是第一批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全省66个县区建立了县域医共体,1400多家医疗单位加入了医联体,优质资源下沉的通道不断拓展。今年以来,生活在县域的群众到县域以外住院的患者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 8月20日成立的全国首家智慧医院,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的医院里,通过“让数据跑路”就可以享受到高水平诊疗服务。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发展动力踊跃迸发。安徽正在以全新的生机活力,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四)

  创新是安徽最为宝贵、最具优势的遗传基因,也是安徽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必须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战略支撑,下好创新先手棋,抢占发展制高点。

  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国之重器”,无不闪耀着生机勃勃的“安徽力量”。科学家们让陶瓷和铝这两种原本毫不相干的材料成功“联姻”,研制出全新的战略性复合新材料,在“天宫”和“墨子”号上派上大用场。

  中科院前不久公布,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已经测量到了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可能与暗物质有关。而“悟空”卫星的“火眼金睛”——BGO量能器,正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

  下好创新“先手棋”,关键要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这一战略的引领下,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扬帆起航,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正式贯通,全超导托卡马克多次创造世界纪录,世界最薄0.15毫米信息显示触控玻璃实现量产,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第九位、中部第一位。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激发创新人才力量,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才能让创新驱动力喷薄而出。

  构筑由点到面、由中心到全局省域创新网络格局,谋定而后动:大力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打造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大力推进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打造技术创新密集区。大力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产业创新引领区。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建设,打造制度创新先行区。

  科技创新从“跟跑”到“领跑”、产业创新从“盆景”到“风景”、制度创新从“被动”到“主动”,创新正在成为江淮大地的最强音符。

  (五)

  安徽城乡、区域差异较大,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必须以区域协调为关键举措,推动协调联动发展,形成全省发展一盘棋。

  安徽近7000万人口,近半分布在皖北,70%左右生活在县域。皖北六市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不足30%,县域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有所下滑,公共服务资源更显不足。协调发展作为发展手段,尤为迫切;作为发展目标,任重道远。

  经济学上既有“赢家通吃”、挤压弱者的“虹吸效应”,也有先行突破、梯次带动的“雁阵效应”。

  补短板,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引导要素资源更多配置到皖北和县域、农村地区。推动皖北地区全面振兴,以乡村振兴为重中之重,以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为重点,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步伐。区域城乡间的“虹吸效应”有所弱化。 2016年皖北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比2015年提高0.4个百分点,除部分陷入深度调整的资源型城市外,其它各市经济增速高于全省水平。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正在让县域经济呈现新的发展生机。在砀山县,电商进农村带动10万人就业,创造30多亿元销售收入。在舒城县,已经建成投产的高度自动化的“黑灯工厂”全省领先。在宿松县,传统服装企业在智能化改造后,人均年创造产值高达300万元。

  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正在让村庄成为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扬长项,深化与沪苏浙联动,深化各市与合肥联动,深化市与市联动。核心引领、板块联动、圈带互动、多点支撑的“雁阵效应”正在显现。 2016年,合肥都市圈生产总值占全省接近60%,圈内各市合作建设的工业项目超过30个。合作共建的皖北现代产业园区,引进项目166个,成为皖北地区活力涌动的发展平台。

  下好发展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让安徽的现代化航船劈波斩浪、平稳远航。

  (六)

  “徽”者,集山、水,人、文于一字,寄寓“美好”之意。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安徽河长制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1300多条重点河湖明确了河长。林长制建设在全国率先“探路”,2018年全面推行。以制度创新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安徽正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保护好青山绿水,着力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打造生态文明的安徽样板,目标笃定,路径清晰。

  重拳出击治理环境问题。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攻坚战,大力实施净土行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需求。

  坚定不移发展绿色经济。培育壮大绿色产业,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促进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从严从实健全监管机制。围绕清晰产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扩大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范围。围绕多方共治,以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建设为抓手,把严格的保护制度拓展到各类自然空间和自然资源。围绕压实责任,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树立绿色发展政绩观。

  美丽中国安徽样板的时代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七)

  “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让安徽站上内陆开放前沿。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必须坚持以全面开放为必由之路,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自2015年起,短短3年内,康宁已将显示科技与环境科技两大重要战略业务部门的全新生产设施落户合肥,这就是安徽投资环境优化的最好体现。 ”美国康宁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兼总经理李放说。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像清新的空气。通过刀刃向内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清单制度体系,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是扩大开放必行之举。 “合肥有‘家电之都’的美誉,我们就是奔着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配套环境而来的,目前惠而浦与合肥的合作非常成功,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线。 ”惠而浦中国总部北亚区产品研发总监福格勒威德说。

  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特别是区域性总部,激发“引进一个,带来一串,辐射一片”的带动效应,能极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完善。今年以来,来皖新设立企业的世界500强有5家,有68家跨国公司在皖继续追加投资。截至10月底,共有79家境外500强在我省投资设立了150家外商投资企业。

  高水平引进来,全方位走出去,是破解安徽经济发展的市场、资源、技术瓶颈的重要举措。目前,安徽走出去企业已有700多家。宁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在进行海外收购的同时,还要求境外收购的企业反向在国内投资建厂。 “这样做,能有效降低海外并购风险,同时也能更好地消化吸收海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国内企业技术及管理进步。 ”中鼎股份总经理夏迎松说。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融并进、相得益彰。开放越主动越深入,经济发展就越有活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正在成为安徽经济后发赶超的重要路径。

  (八)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全体江淮儿女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

  民生是发展的“指南针”。在发展中要不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聚力攻坚,实施共享发展行动,持续推进民生工程,安徽闯出行之有效的谋民利、解民忧的新路径。

  教育始终是民生焦点。滚动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扩大城乡幼教资源供给。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提前3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全覆盖,加快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促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安徽不断迈出前进步伐。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推动就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有效协同,在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上形成聚合力量,安徽正在全力拓展出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的新空间。今年前三季度,已提前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目标。

  脱贫攻坚是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安徽脱贫攻坚首战告捷,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14.7%下降到2016年的3.88%,脱贫成效居全国前列。但大别山区、皖北地区和沿淮行蓄洪区仍是突出的发展短板。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安徽自我加压,确立9个深度贫困县,明确目标,聚焦用力,矢志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硬仗中的硬仗”。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持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机制,瞄准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用力方向,不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全面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抓民生就是抓发展。上下同欲者胜,不断增进的获得感,必将让江淮儿女焕发出齐心协力奋斗、共建美丽家园的昂扬激情。

  (九)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个“牛鼻子”,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程。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2016年,安徽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5420元/人,而全国为94825元/人。全员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人均产出水平和生产效率的关键指标,显示出安徽经济在质量和效益上尚存在亟待拉长的短板。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不断增强经济质量优势。

  质量变革是主体任务。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才能拓展效益源泉。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合资公司成立后,大众方面派出专家组,对江淮汽车的生产管控进行了200多项改进。品质为本,方能赢得品牌溢价。

  效率变革是主线贯穿。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导向,让市场机制更加有效,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市场主体更有活力,效率提升才会水到渠成。如今已成为安徽电商标志性品牌的“三只松鼠”,创业过程中曾因为一笔风险投资“卡壳”于行政审批环节而险些陷入困境。做强实体经济,一大要义就在于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让高效要素进得去,低效要素退得出,以市场之手实现要素优化组合,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动力变革是基础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科大讯飞的开放平台上,每天有超过46万的创业者开发各种应用,日均使用次数已超过40亿。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融合,让智慧经济成为产业创新必须抢占的制高点和新平台。

  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圈”,各类市场主体才会生生不息、成长壮大、积涓成流,汇聚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竭的智慧和力量。

  (十)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必须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毫不动摇地把安徽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时时处处事事旗帜鲜明讲政治。

  思想建党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努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安徽的改革发展,任重道远,必须补足精神之钙,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拧紧“总开关”、筑牢“压舱石”。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需要好干部。要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为标准,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汇聚到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中来。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突出支部作用,突出服务大局,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让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活跃在改革发展稳定的最前沿。

  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松劲。要以夺取压倒性胜利为目标,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驰而不息改作风,重拳铁腕反腐肃贪,织密扎牢监督之网。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委部署,按时完成省市县监察委员会组建工作,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极目远眺,江淮大地必将呈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局面。各级党组织焕发出的强大正能量,正在汇聚成推进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强劲动力。(执笔:胡旭桂运安夏胜为鲍亮亮郑莉汪国梁)

四个自信,新时代强省的磅礴力量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徽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