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提拔,注定埋下“定时炸弹”(人民时评)
把权力更好地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打“官帽子”主意的人无机可乘,还需要在严格落实上下功夫,在真抓实干上见真章
近日,有媒体梳理发现,在十八大以来的四轮中央巡视工作中,选人用人问题几乎成为被巡视地区的“问题清单标配”。其中,违规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现象尤为引人注目。
根据工作成绩和岗位需要,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调整和提拔干部,属于正常的人事变动。“能者居之,优胜劣汰”,只要是严格遵照组织程序、依法公开选拔的,干部群众自然会认可。然而,中央巡视组反馈的问题显示, 在少数领导干部眼中,岗位正在异化为一种可交易的稀缺资源,利用手中权力,或是只垂青于“自己人”,或是作为对等交换,帮助安排利益相关方的“关系户”。 至于组织纪律、党性原则、用人标准,早被抛诸脑后。
回顾那些轰动一时的突击提拔案例,不难发现,领导干部的职务变动、机构部门的合并调整期,甚至是 上级领导临近退休时,往往是违规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的“高峰时刻” 。如湖南株洲县原县委书记龙国华高升时,顶风突击提拔当地100多名官员;山西省长治县原县委书记王虎林,离任前竟“批发”了400余顶官帽……这不禁让人追问,如此大规模的突击提拔,为何能一再上演?人事部门考评、党委集体决策等众多防线,缘何会连连失守?
细察背后,隐含着一个共同指向。一些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没人敢管,也没人愿管。现实中,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的隐蔽性,追究倒查责任“雷声大,雨点小”,也为这些官员毫无顾忌地经营“一亩三分地”提供了便利。
其实,无论是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还是中组部配套制定的《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中央在改进选人用人体制上,都已建立了相当完善的制度。现实告诉我们,把权力更好地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打“官帽子”主意的人无从着手、无机可乘,必须在严格落实上下功夫,在真抓实干上见真章。
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任人唯亲,用人唯利,埋下的“定时炸弹”,终究会被引爆。 为一己私欲,无视组织原则,提拔德才不达标者甚至“问题之人”,不仅扭曲用人导向,打击干部群体的工作积极性,更是对党风政风的严重破坏,对政治生态的极大污染。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曾发文痛陈,党内的“山头”一旦形成,便会表现出独立性和分散性,致使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规突击提拔、调整的干部,正是形成党内“山头”的基础和主力。能否彻底打掉这股歪风的发展势头,事关反腐成败、百姓幸福。从这个角度看,严惩弄权者,严查“鸡犬升天”,需要决心,更需要恒心。那些手握权力、执政一方的领导干部,更当自警。
《 人民日报 》( 2014年11月27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