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切实解决群众困难---临泉县加强改进工作作风、积极推进经济发展侧记

26.05.2016  12:07

    本网讯 (工商导报、安徽经济新闻网记者季思华)“没有邓书记,俺还得再熬15年才能领到养老金,天知道我能不能活到那时候呢?”临泉县艾亭镇艾北村马老庄自然村村民马广贤老人逢人就说。这是近年来,临泉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实实在在化解社会矛盾,真真切切解决群众困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积极推进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地处皖西北,与皖豫两省九县市区接壤,人口230万,是全国第一人口大县。 2014年以来,临泉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着眼民生,大力实施“九项制度”、“实事报告”、“群众大走访、矛盾大排查、积案大化解”等制度,由县级领导带头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实实在在化解社会矛盾,真真切切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积极推进经济发展,在党群干群之间架起一座座连心桥,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低保是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也是老百姓的“保命钱”,低保发放的公平与否,直接关系着困难家庭的生存生活,牵涉到社会公平的树立,更影响着一个地方的发展稳定。而这个问题一度成为临泉城乡群众反映的焦点,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临泉县制定了“两评议一审核三公示”制度,从2014年12月24日开始对全县低保进行全面清理,通过四个月的努力,全县共清理出不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对象2223人,农村低保对象12257人,党的惠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


    由于种种原因,临泉城乡户籍管理一度混乱。县委书记邓真晓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睡农家床”活动中通过走访发现,农村特别是偏远地方,还存在姓名不符、年龄错乱等现象,给群众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2015年4月18-19日,邓真晓在艾亭镇艾北村马老庄自然村调研,路遇村民马广贤老人。就问马广贤:“老人家,你今年高寿?”马广贤对邓书记说,我今年45。”邓书记上下对老人打量后说:“我看你像75”,“可我身份证上才45岁呀,我的老伴也是。眼睁睁看着人家都领养老金了,我还得再熬15年,天知道我能不能活到那时候呢?”邓真晓详细向老人家询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老人在办理户口的时候,由于乡村基层干部疏忽把年龄填写小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纠正过来。邓书记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在农村有名无姓、姓名错乱、无户籍人群不在少数,特别是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由此,他安排相关单位在全县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户籍大清理活动。在清理活动中,全县共依法注销重复户口14257人,漏登补录户口3108人,变更4236人,有效解决了因户口问题衍生出来的众多矛盾。


    过去,临泉县城三轮车泛滥,非法营运问题十分突出,给客运市场、交通安全、城市管理和城市形象等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为此,县委、县政府对中心城区三轮车进行了清理规范,登记城区非法载客三轮车5849辆,查扣1821辆,规范了城区交通秩序,极大的提升了城市形象。


    在临泉县任职三年,最让邓真晓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一起因喝酒引发的刑事案件。2015年春节期间,该县一村民亲朋好友聚餐,酒足饭饱后,村民甲的儿在武校习武,村民乙就手指着村民甲的儿子说,“你不是在武校练过吗?来和我儿子比试比试,看看你练的怎么样?”因为双方都喝了不少酒,加上双方亲朋都在场,怕丢面子,就这样,在双方家长的丛勇下,两个少年就过上了招,后因一方孩子吃了亏,吃亏一方不服气,就邀来了一帮人助阵,另一方怕吃亏,也叫来一帮人助战,结果一场因酒后要面子的刑事案件就这样发生了。


    村干看镇干,群众学着干。过去临泉干部因为春节喝酒每年都会“牺牲”一个两个。对此,邓真晓就先从整治干部喝酒入手,县委每年年初上班后就对全县干部进行春训,一直到正月十六,不给干部喝酒的机会。在生活、工作中有一些人容易冲动,往往不计后果动粗,结果酿成大祸,甚至引发刑事案件。事后冷静下来想想,真的不划算,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县委要求在派出所或居委会设个“打架计算成本”的牌子,上面标明打一架打到什么程度,存款损失多少;再打到什么程度,成本又是多少,很直观,也很容易看明白,群众一看,可能就会警醒:这架不能打,打架就是扔钱啊!辛辛苦苦打工几十年攒点钱,不能打一架回到解放前啊!


    “只有社会稳定了,群众才能够安心发展经济。我们党的富民政策才能够得到落实。”邓真晓说。

图为临泉县委书记邓真晓陪同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徐发成深入临泉最贫困的村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