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安徽省十佳大学生候选人先进事迹

15.11.2017  09:25

近日,学校根据《关于开展2017年“安徽省十佳大学生”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各教学院部择优推荐的基础上,经校评审小组评定,拟推荐五位同学为2017年“安徽省十佳大学生”候选人选,我们为这群有梦想、有勇气、敢担当的安科青年而骄傲。请跟随笔者的脚步,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倾听他们的青春故事。

青年应当有朝气 敢作为

——访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丁阳

人物简介:

丁阳,男,中共预备党员,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4级学生。现任班级班长,获得安徽省“创青春中国联通”创业计划大赛获铜奖,“互联网+”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获银奖、铜奖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类奖项,主持并参与校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课题。参与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科技论文的申报和撰写,并在《硅酸盐通报》等多种期刊发表。曾获校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及单项奖学金,并获得校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7年“安徽省十佳大学生”候选人(科技创新)。

人物事迹:

常言道:“敢于做梦,你就成功一半了。”丁阳刚入校就加入了张雪梅和汪徐春老师的涂料课题组,并和组员申报了创新课题,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完成了一系列关于壁饰产品的研发工作,成功发表了论文。这极大地增强了他的信心,也促使他在创业的路上走的更长远。

作为在“双创时代”的一名大学生,他深刻地明白实践出真理的道理。创新创业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是要具有真刀实枪的实战经验。因此他于2016年8月启动了“新呼吸”创新创业项目,进行了科技创新成果的商业转化,并与同年9月创办“凤阳县美尔家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担任公司法人。2017年3月,他的创新创业事迹在安徽科技学院官网报道,带动了更多大学生们投身于创业实践中。

在进行科技创新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有时数据测量偏差很大,或样品各个表征和性能做的不理想,这时沮丧迷茫的他仍不断地改善配方、制备条件和方法。科研过程必然枯燥辛苦,但毛泽东曾说:“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而让丁阳在困难面前坚持下来的动力就是成就感和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勉励的温暖。

每个人都会有迷茫的时候,如果你觉得辛苦却乐在其中,那就坚持下去,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那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青春只有一次,只要不肆意挥霍,怎么过都是值得的。丁阳笑着说:“并没有所谓的对错,人的价值并非仅仅体现在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方面,跟从自己的心,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人生,我也只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东西。

未来光辉明亮,他正用汗水浇灌着梦想,用吃苦装点着自己的青春,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坚定地走在创新创业的路上,努力奋进,为更好的明天储备力量,为回报社会做好准备。(学生记者:梁雨薇 程磊 闵丽圆 程宇 储梦圆)


勤则易  惰则难

—— 访食品药品学院江旭聪

人物简介:

江旭聪,男,1995年12月生,桐城人,食品药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4级学生。首届“食品药品学院十佳大学生”, 2016年度安徽省十佳校园记者,多次荣获“校优秀学生干部”、 “优秀学生记者”、“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称号。曾任班级班长、校大学生记者团团长,现任大学生记者团团支书。参与撰写的多篇稿件在凤凰网、新华网、中安在线、安徽青年报、安徽教育网等媒体发表,多篇作品荣获“安徽省高校好新闻奖”,2017年9月荣获“安徽省教育摄影大赛三等奖” 。 2017年安徽省十佳大学生候选人(文艺创作)。

人物事迹:

凡事勤则易,惰则难。这句话用在从进入大学就未曾停下脚步的江旭聪身上再适合不过。而在这众多荣誉中,他作为一个校媒人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所获得的成就无疑是非常突出的。

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桐城是“桐城派”的发源地,自古以来桐城人非常重视读书,桐城有句老话叫“穷不丢书,富不丢猪”,江旭聪也因为自小受家乡文化的熏陶,对文字特别感兴趣,上小学时就开始阅读报纸,接触新闻。上大学后,他也因此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利用一切机会接触新闻,从写班级新闻开始,到被学院老师发掘写学院新闻,再到被宣传部老师发掘服务于学校层次的宣传报道工作。在这些光芒的背后,却凝聚着他背后付出的诸多心血。

作为一名工科生,江旭聪文字功底并不牢,新闻对于他而言更是未知的领域。于是他经常闲暇时间阅读《人民日报》、《安徽日报》、《半月谈》、《安徽宣传》等报纸或期刊,他还每天坚持浏览人民网、中安在线、安徽教育网、校园网,探究纸媒与网络新闻的写作思路,从中领会写作技巧,获得灵感。日复一日的坚持,让他一天天成长,他熟悉了各种体裁新闻稿件的写法,在校媒一线辛勤笔耕了3个年头,正如他所讲:“这3年多来,尽管工作是辛苦的,但我收获了能为讲好安科故事尽一份责任、作一份贡献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为在学校宣传工作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感到欣慰。

记者团团长这个身份让江旭聪从被动走向主动,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他重视把策划作为做好宣传报道的重心,学习借鉴人民日报“策、采、编”工作思路,用清晰的思路统筹兼顾,明确团队成员的分工,使每个人都有事可做,而不是自己一味地埋头苦干,团队也因此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特别是在2017年迎新宣传报道中,工作成绩得到了学校主要领导的点赞。

对于自己的大学生活,他说并没有留下过什么遗憾,因为他认为,人生路漫漫,好多事情都是始于遗憾,终于希望,只要肯去坚持,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他都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以己践行。就像他一直坚守的信念:好好把握,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多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益的人。(学生记者:林元源 胡清饰 熊凯)


以青春名义 为梦想喝彩

——访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优秀学子郭志勇

人物简介:

郭志勇,男,中共党员,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14级学生。曾任班级团支书,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特等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获得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称号。2017年“安徽省十佳大学生”候选人(学风创优)。

人物事迹:

郭志勇,一个敢于逐梦之人,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从进入大学开始,他就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没有让他迷失方向,一腔青春热血让他一直努力超越自己,他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自习室与图书馆,专注学习并拓展课外知识。同时,他将校训“创新”融入自身的价值观中,主持和参与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利用学校提供的三下乡平台,暑假期间在安徽部分村庄开展实践活动,将安科的“实践”理念带入乡村,帮助村民。

在这精彩的大学生活里,郭志勇不仅不断完善自己,还带动了班级和谐浓厚的学习氛围。从大一开始,他便担任班级团支书,和班长一起处理班级事务,组织学生参加晨曦计划;为了更高效的学习,拓展同学的视野,他还组织小组之间开展“查阅专业最前沿的知识,了解专业最前沿的方向”的活动,课后他会积极主动帮助同学,为他们解决一些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在带动班级的学习气氛同时,他还组织各种主题班级晚会,开展精彩有趣的课外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班级凝聚力。他认真地说:“我是班上的团支书,有责任有义务把班级建设好,而且学风具体到个人就是一种学习的态度,现在养成一种好的态度,等到了工作岗位上,它也会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能力。

蓦然回首,三年匆匆而过,谈及自己被学校推荐为安徽省十佳大学生候选人,郭志勇坦言:“能够被推荐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这与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我会继续本着‘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教诲一步步向前走,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他反复告诉我们,只有自己真正想学,才能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毅力,学习成在坚持,也贵在坚持。一张张获奖证书的背后是他一滴滴汗水的累积,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他将走向人生的新道路,即将考研的他还在努力备战着,只为离梦想再进一步。(学生记者:朱蒙蒙 鲁宏 申爽 刘秦)


倾尽全力才能让梦想开花

——访建筑学院董芊里

人物简介:

董芊里,男,中共预备党员,建筑学院风景园林专业2014级学生,曾任建筑学院分团委学生委员、班级班长。曾获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所在班级团支部荣获全国活力团支部,个人也屡获校、院各级表彰,2015年参加安徽科技学院赴美游学夏令营,曾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口语测评大赛一等奖、安徽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金奖、安徽省“双百”大赛三等奖等荣誉。2017年“安徽省十佳大学生”候选人(社会实践)。

人物事迹:

初入大学时董芊里和其他同学一样,对未来还没有明确的规划,但他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正如他所说,“人生不能满足于现状”。

他积极投身班级服务,带领同学们积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义务支教等活动,他说,“既然承担起了这份责任,就要尽心尽力去做,服务我所热爱的事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董芊里的认知里,大学生一定要全面发展,参与社会实践是必修课,社会实践,不仅要有想法,还要进行落实,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敢想敢做。大一期间他在学生会中多次参与社会实践,在我校与中科大、上海大学等高校交流合作的模拟联合国活动中,他积极展现自我,助力学院取得良好的成果。大一、大二暑假,他和班级同学一起去凤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科技推广中心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凤阳县农业科技的推广状况;去苏州等地,通过调研,探索商业化和古镇的共存关系。为了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他更积极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老师同学一起赴南京了解考察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江南古建筑的建筑特色等。

热情会让你永远年轻。董芊里认为,参与社会实践一定要保持充沛的热情,并且在做事的过程中要思考,学会发现不足,并从中汲取教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并且要时刻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是那些爱着你、帮助你的人让你成为更好的人。躬身实践,奋斗不止,你会收获更好的自己。(学生记者:盛琪 邹素霞 赵珊珊 郭兢博)


服务作旨 奉献为宗

——访食品药品学院关仁梅

人物简介:

关仁梅,女,安徽淮北人,中共预备党员,食品药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5级学生,现任班级团支书、分团委学生委员负责人,带领所在团支部先后获得院级“先进团支部”,校级“青年志愿者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主持并参加多项公益志愿活动;曾获中国志愿者、校级优秀团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称号;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2017年“安徽省十佳大学生”候选人(志愿服务)。

人物事迹:

志愿者,一个温暖的名词,用爱融化冷漠的坚冰,将阳光洒向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关仁梅就是这样一个人,以志愿服务为己任,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步入大学,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精彩纷呈,而关仁梅却选择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她说:“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崇高的品质以及服务社会的热忱深深吸引了我”。在与这些志趣相投的人共同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她不仅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愈发坚定了志愿服务的信念。

梦想的实现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志愿活动也不例外。工作时,由于某些因素的局限,关仁梅常常不能照顾到每一个人的想法,她说:“当别人对你的行为抱以不理解,甚至不满意的态度时,我们也要保持宽容,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传播正能量。”她常告诉自己,不能做到完美,也要尽善尽美。

关仁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连续两年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第一次参加活动时,她抱着学习的态度,吸取前人的经验,为下一次的活动策划打下基础;第二次参加活动时,她作为活动的策划者,考虑的比前一次更为全面,执行力明显提升。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她养成了雷厉风行的工作习惯。工作虽忙,她依旧勤奋学习,坚定考研目标。两年的志愿服务经历,为她的性格添上了坚忍不拔的色彩,推动着她在考研的路上奋勇拼搏。她也鼓励学弟学妹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放低姿态,保持宽容,牢记服务精神。

青春的列车,一直向前驶去。我们不能选择停留,但我们可以播下善良的种子,让它在我们所经之处茁壮成长,将志愿服务的种子撒向更远的地方。(特约通讯员:黄洁 学生记者:王慧如 王明蕾 刘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