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蓝天梦未来——合肥残疾人事业发展纪实

15.02.2017  17:01

 

合肥市残联2月14日消息:笼罩天穹的云霾散尽,和煦的阳光下,枝条摇曳,万物复苏,宛如一幅优美的画卷。患有腿部残疾的周强站在自家的“农家乐”门前,迎来送往,脸上挂满了笑容。 一年前的他因为身体残疾,在求职的道路上屡次受挫,得益于市里专为残疾人开设的厨艺培训班,他勤学苦练,掌握了精湛的厨艺,开办了一家“农家乐”,很快便声名远播,生意红火…… 近年来,合肥市紧扣残疾人的生产生活和发展需求,以坚持不懈的韧劲,把推进的每件事一抓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实现人生和事业的梦想,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 康复民生  让残疾人实现健康梦 教室里,小迪正仰着头,聚精会神地听课,和老师颇有默契的眼神交流,让他的目光显得恬静又不失灵气。 “接受康复训练后,小迪的状况一天比一天好,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着患有脑瘫的孙子日渐融入正常孩子的校园,老人的心头之虑随之消散,她那老泪纵横的脸上,写满了感激。 康复是广大残疾人最直接、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也是人生圆梦的第一步。近年来,合肥市按照《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统托的“四位一体”康复工作架构,深入开展各项康复服务,进行各类康复训练16000人次,适配安装辅助器具9937件,住院补贴5000余名重性精神病患者,为9346名贫困精神患者提供服药补贴,无障碍改造500户。 与此同时,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是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民生的重点。合肥市着手建立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扶贫建档立卡范围,实施助学解困系列活动。2016年,购买托养服务1400万元,发放“两项补贴”6070万元,发放残疾学生和残疾家庭子女助学补贴546.7万元,康复救助1678名残疾儿童。 一个个带着温度的数字,一组组带着感情的数据,让残疾人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 就业帮扶  让残疾人实现脱贫梦 “推开房门,看到的是破败的屋梁、掉落的墙皮,再看四周,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这就是屋里所有的家具。” 这段话出自一位基层残联工作者之口,所描述的是当地一位残疾人家中的情况。话语不多,却真实反映了大部分残疾人的贫困现状。 近年来,合肥市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实施残疾人就业创业项目,推进政府购买残疾人技能培训,搭建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2016年,为就业年龄段残疾人缴纳人身意外伤害保险78.16万元,培训900人次,实名制新增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1800人,发放残疾人燃油补贴67.8万元,建成23家残疾人就业基地。 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是脱贫攻坚战的难点所在。合肥市按照“保障一批、缓解一批、发展一批、扶助一批”的原则,落实兜底保障措施、降低刚性支出、扶持就业创业等,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拔掉了穷根,摘去了穷帽。 肥西县花岗镇大众村村民李本银一家原本仅靠微薄的种地收入和低保救助维持生活,如今,他靠自己的努力拥有了一个120平米的蘑菇大棚,年均增收2万多元,生活也日渐殷实。通过帮扶,越来越多像李本银一样的贫困残疾人实现了脱贫。 一系列帮扶政策如同一粒粒新育的种子,经过经年累月的深根细作,以及持续不断创造性的工作,让更多的残疾人圆了脱贫梦。 文化融入  让残疾人实现人生梦 聋哑演员在无声中感受音乐,在手语老师的指导下舞动着生命的旋律;盲人演员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娴熟的指法演奏出清晰的世界;肢残演员用歌声与舞姿展示着怒放的生命,2016年5月15日,在“关爱孤残儿童,让爱洒满人间”专场文艺演出现场,这群特殊的演员不但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的巨大魅力,而且向我们展现了人类最亮丽的风景,最执着的毅力,最倔强的生命。 近年来,合肥市持续关注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各类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为残疾人生活注入更多幸福元素。残疾人文艺汇演、残疾人运动会、“身残不弃梦·助梦在行动”征文评选……精彩纷呈的文化体育活动,点亮了残疾人的生活,滋养着残疾人的心灵。 与此同时,合肥市加快建立残疾人事业大数据,完成基本信息动态更新、残疾人证核发管理以及数据资源共享机制。2016年,多个服务事项纳入社管平台,0—6岁儿童残疾信息监测随报全覆盖,专项更新16万残疾人动态信息,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设施投入运行。 2016年8月19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合肥市“十三五”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涵盖基本生活、脱贫解困、康复服务、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每一项都关系着未来五年残疾人及其亲友的获得感、幸福感。 扶残助残,永无终点。一系列普惠特惠政策的实施,为他们推开一扇窗,透进一束光。在同一片蓝天下,残疾人与普通人一样,照样能拼出自己的精彩。(合肥市残联  吴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