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个“空壳村”的脱贫之路 一批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宿州市埇桥区三八街道九里村不等不靠,摸索脱贫模式,不仅带动了一批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而且使村集体积累实现从零到三十多万元的跃升。
一个集体积累为零,只能靠补贴过日子的“空壳村”,如何帮助贫困户快速、持续脱贫?记者在省级贫困县——宿州市埇桥区见到了一个“样本”。近两年来,该区三八街道九里村因地制宜,摸索了3种脱贫模式,不仅带动了一批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而且使村集体积累实现了从零到三十多万元的跃升。
试种精品南瓜一季就能脱贫
这几天,九里村200亩“精品南瓜试验田”热闹非凡,从省城来的货车开到地边现场收瓜。
“试验田”的主人大都是村里的贫困户,3个月前,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尝试种精品南瓜。
“起初半信半疑,没想到还真挣着钱了。 ”贫困户何永刚接过厚厚一叠钞票,乐得眉开眼笑。
老何的妻子和母亲因残疾丧失劳动力,两个孩子又在上学,全家靠5亩薄田艰难为生,不过,通过试种精品南瓜,他家很快脱了贫。
何永刚给记者算了笔账:以往种小麦、玉米,每亩一季收入不过700元,而精品南瓜一年两季,中间还可套种经济作物,一季每亩收入至少4500元。 “第一季,俺没太当回事,省略了授粉环节,产量不太高。其他贫困户按正常规程操作,每亩一季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 ”何永刚说。
“好项目是贫困户快速脱贫的源头之水。 ”九里村第一书记陈雷坦言。两年前,他刚来到九里村里时,了解到因地理位置特殊,村里的机井无法出水,农业生产遇到水源瓶颈。此外,村里脱贫攻坚也缺少好项目。多少年来,贫困家庭只能依靠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谋生,收入十分有限。
“要改变现状,必须为贫困户寻找合适的农业项目。 ”陈雷带领村干部经多方考察,相中了精品南瓜项目。 “与普通南瓜相比,这种精品南瓜最大特点就是口感好、含糖少、好吃,加之十分耐旱,无需灌溉,适合本村村情。 ”陈雷决定在全村贫困户中大力推广。
新项目虽好,可要让习惯传统种植的贫困户接受并非易事,首先须打消他们的顾虑。村里与供种公司签订订单,公司承诺以每公斤2.4元的价格托底收购,给贫困户吃上“定心丸”。
新项目要顺利落地,还必须让人看见实惠。种苗免费供应,技术免费提供,贫困户无需任何资金,只需投入劳动力即可获得稳定收成。试种第一季就让首吃“螃蟹”的贫困户尝到了甜头,很好地发挥了示范效应。目前,全村贫困户和许多村民都纷纷认领精品南瓜种苗。
免费“扶贫大棚”保障“造血”功能
走进九里村村口,34座高端大气的阳光温室大棚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大棚由埇桥区扶贫办出资30万元、九里村集体出资3万元建设而成,专门提供给贫困户免费使用,被亲切地称为“扶贫大棚”。
“激活内生动力是稳定脱贫的关键。 ”陈雷说,九里村在脱贫攻坚中,特别重视通过产业扶贫手段,鼓励贫困户实现自我造血,“扶贫大棚”因此应运而生。
为做到扶贫“精确滴灌”,村里对“扶贫大棚”的管理和使用制定了一个原则:“产权归村集体,管理归村委会,收益归贫困户。 ”
全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约50户,34座“扶贫大棚”如何分配?村里设立了首批使用者的筛选条件:有一定劳动能力和技术水平,并且制定了轮流使用的动态机制:贫困户一旦脱贫就必须退出“扶贫大棚”,同时负责对下一户使用者“传帮带”,实现可持续脱贫。
对于首批入选者,村里还在观念、资金、技术上给予扶贫。针对思想不解放的贫困户,由村干部组织他们到农业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如何增加土地的经济收入;针对有想法、有思路、无资金的贫困户,村里一方面无偿提供化肥、种子等,一方面积极协调银行、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并为其做好水、电、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有思路又能筹集到资金,但产量上不去的贫困户,村里积极联系科技、农技、农机等部门,“一对一”指导。
“扶贫大棚主要种植高附加值作物,如彩椒、8424西瓜等,只要贫困户有脱贫意愿,基本可做到一年脱贫。 ”陈雷自信地说,全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在两年内轮流种上大棚,全部脱贫。脱贫之后,扶贫大棚将向脱贫人员有偿租赁,保证他们稳定脱贫,产生的租金收益则进入村集体经济,用于修路建桥、绿化养护、垃圾清运以及无劳力贫困户兜底保障等。
成立经济合作社强化辐射作用
项目扶贫、产业扶贫适合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对于无劳动能力者,则有赖于兜底保障,这就必须依靠村集体积累的持续“输血”。然而,过去扶贫开发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对贫困户个体关注较多,对集体经济发展关注较少,造成家底单薄、兜底无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龙头和纽带,要夯实集体经济‘家底子’,一定要抓住这个‘牛鼻子’。 ”陈雷说。九里村过去虽有1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但有名无实,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生产经营,未能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辐射带动作用有限,特别是在吸纳贫困户就业、带动贫困户发展方面贡献很小。 2013年以来,九里村借助省科技厅等单位的帮扶,从资金、信息、技术等多方面,大力推动“九里梦”“凯捷”“杨园”等多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休闲体验农业上大做文章,建成了贝栗南瓜种植基地、水果萝卜基地、洋葱基地等,把农民增收、集体增利和贫困户脱贫结合起来,逐步实现良性循环。
在这个村的农发合作社,记者看到,8位贫困户在南瓜、洋葱、大葱基地里劳作,他们将家中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户每年可获4000元至6000元地租。在合作社劳作,每人每天可获工资70元。这样算来,每户每年总收入3万元以上,脱贫轻轻松松。 “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成为集体经济的‘增长点’和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农发合作社股东王刚自豪地说。
去年以来,这个村还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帮助合作社在全国拓展销售市场,与知名种业公司、大型超市、大型餐饮集团等签约,使九里村成为它们的供应基地。与此同时,这个村申请注册了“九里翠”商标,力求打响品牌,提升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过去,市场上的农产品即便再涨价,农民也得不到更多实惠,原因是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吃掉了。如今,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农民一竿子插到市场终端,跳过中间环节,可以挣得更丰厚的利润。在此过程中,村集体积累自然也水涨船高。 ”陈雷说。
责编:宣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