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平:大数据应用构架智慧城市“筋骨”

20.05.2014  12:06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近日协同IBM、民生银行、建业集团、亿阳集团、乐视网等10家单位共同发起了“智慧城市发展联盟”。作为新型的合作机制,智慧城市发展联盟将推动城市治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创新,建设以人为本、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共同推动中国智慧城市发展。

  统计发现,山东省智慧城市建设呈现遍地开花态势,共有18个城市被纳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试点外的部分县域也在不断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为“取经”智慧城市建设,记者近日专访了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北方区总经理戴建平。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北方区总经理戴建平

  经济导报:追溯智慧城市在中国的发展,应该是缘自IBM于2010年提出的“智慧的城市”愿景。时至今日,创建智慧城市的队伍越来越强大。你如何看待智慧城市在中国的发展?

  戴建平:智慧城市主要表现在使用一系列专有技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供更具潜力的产业发展环境和灵活敏捷的城市治理手段,获取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中国智慧城市经历了数字城市、无线城市两代雏形阶段,由于体制和技术的双重因素,形成垂直化、条块化、扁平化等特点。而以新兴技术驱动、前端感知与数据采集以及数据的智慧化整合为特征的智慧城市3.0时代,着力贯通城市内各部门之间,以及城市之间核心系统内的数据和信息,通过智慧化手段来实现产业升级、高效管理和民生保障的城市发展愿景。对此,IBM发布了七大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涉及交通、医疗、能源、政府、水资源、安全、楼宇和园区几大领域,以期助力城市实现新产业、新模式、新环境、新服务与新生活。

  经济导报:智慧城市在中国发展至今,下一步还面临哪些挑战?

  戴建平:首先,政府在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打破部门壁垒、信息共享以及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的挑战;其次,中国经济面临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从高耗能高污染向低耗能低污染转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等方面的挑战;另外,还有水资源和土壤污染、雾霾天气、旱涝和地质自然灾害等环境治理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挑战。也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生态系统内的合作伙伴共同参与。顶层设计方面,城市管理者需要利用以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移动互联和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构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规划管理信息化以及认清城市定位,通过科技增强城市管理和创新,通过技术改变传统服务模式,以运营带动城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从而提升城市竞争力。

  经济导报:大数据被认为是当今社会信息化的“万能钥匙”,请问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会有怎样的机遇?

  戴建平: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城市从海量的数据中获得深刻洞察,从而提升决策与服务能力,加强城市运营与管理方式,并改善市民生活。IBM已将大数据分析技术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众多领域,例如:IBM帮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搭建了大数据时代下的智能运营平台,助其在日常运营监控、阳光用药监察、医保费用监控、科室目标管理四大方面实现有效提升,进而为患者提供优化的医疗服务。

  经济导报:虽然现在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及较多,但国内尚无真正实现智慧化的城市。如何解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资金、运营和收益等实际问题?

  戴建平:根据IBM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可以通过融资租赁、绿色环保和合作运营的创新运作模式,切实解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资金、运营和效益及效率等问题,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首先,利用融资租赁,引入新的融资渠道;将大量前期成本转变为可定制的付款安排,与政府和运营商及服务提供商的预算及收益周期相匹配。还可以合理管理现金流,降低融资成本。在这种带资建设的模式下,还应建立广泛的产业联盟,支持包括电信运营商、智慧城市软硬件和服务供应商在内的智慧城市参与者,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支持高效、智慧和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运营机制,带动整个产业转型和升级。

  此外,还应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IT资产回收和处置服务,优化资产管理,在整个IT生命周期内,合理地管理IT资产,并安全、绿色地处置过时的资产;帮助智慧城市建设在确保性能和先进性的同时,节约成本,同时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相关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