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弓腰垄上行,矢志为三农——记全国模范教师张德元教授
本网讯 (宗禾)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会议表彰了全国模范教师,我的老朋友张德元赫然在列。记者日前在办公室专门采访了他,经过3个多小时的长谈,就是这位老朋友,一些他自己不怎么说的事情,让我听到心在颤动。
全国模范教师 张德元
“不死癌症”折磨他近30年
第一次看到张德元,往往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背着手、弓腰走路的小老头。可是,他今年才50岁!
20年前,张德元还在六安市第二中学工作,一种被称为“不死癌症”强直性脊柱炎瞄上了他。20多年来,疼,一直就是疼!慢慢地,他勾了头,弯了腰……
这么多年,我问他是怎么度过的。他说,忍着!实在疼得不得了,就喝酒来麻痹。1994年,他调到原安徽财政学校,那时候的张德元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但爱人却没有了工作,还要抚养孩子。有一年腊月,他实在没有钱去买药,只好告诉了财校,财校领导得知后,立即将他的一些治疗费用予以报销。我问德元为什么不愿意和别人说,他说自己的事只想自己扛着。
“小井庄实验”破解政策难题
“张老师,又有5.2万元资金申请入社区发展合作社实验。”接到这个报喜的电话,已在安大工作的张德元按耐不住兴奋,匆匆赶往肥西县山南镇小井庄。这可是继最初资金之后最大的一笔自愿参股资金,小井庄实验步入正轨了。
张德元曾给全国人大常委会议写了一封公开信,强烈建议:给农民金融合作的权利,并且要优先保障农民组织金融合作的权利。
为农民呼吁的同时,张德元开始策划一个为小额信贷提供独特的样本试验。在肥西县山南镇小井庄,成立了小井庄社区发展合作社,鼓励小井庄村的村民通过入股的形式加入小井庄社区发展合作社,每股最低为3000元,筹集到的资金只向合作社社员发放贷款,在合作社内部封闭运行。
经过几个月的艰辛解说、劝导,该村38户家庭全部申请加入合作社,共拿出12.2万元。根据最初的设计方案,张德元所在的研究中心帮助小井庄争取到了15万元外来资金。但是,张德元很清楚,要想让这个实验得以继续下去,仅靠这20多万元的资金肯定是不行的。幸好实验的效应逐渐显现,这次一下子又筹集到了五万多元。这意味着“小井庄实验”步入了新的阶段。
一篇文章促成与“三农”不弃不离
2000年3月,张德元在网上看到时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呈给国务院总理的一封信。不知不觉中,张德元泪流满面,心里念叨,李昌平那里的农民如此可怜,全国还有其他一些地区呢?张德元在苦苦思索。改!改研究方向!为农民做点什么!他决定放弃统计学转攻农业经济学。这谈何容易。但张德元却坚持了下来,像个刚学识字的小学生,几乎是从零开始,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押在了农学理论实践上了。头发稀疏了,眼睛里的血丝多了,抽烟的习惯养成自然了。苦心人天不负,这句古老的格言在张德元的身上再次得到了验证。
随着理论和实践素养的提升,一篇篇颇具影响力的论文问世了,多种观点在“三农”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先后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和国家社科一般项目等若干;发表论文、研究报告100余篇,出版专著2部;提出“农村制度贫困论”、“小农集约经营论”、“农地国有永佃论”等学术思想。
协同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扶助下,张德元组建了一支充满活力的研究队伍,与宿州市发改委合作,进行宿州市“三化同步”的探索研究。
宿州的“三农”问题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都有很强的典型性,它的“三化同步”实践,对中部地区及其他后发农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张德元团队总结了宿州市集群承接推进工业化、产城一体推进城市化、主体重塑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并具体提出了其应有的政策含义。
他们指出,集群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是强调承接的规模,而且力求有序承接,对产业区域分工和国家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产城一体化布局不仅是宿州本身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可能成为农民就地市民化的有效途径;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也不仅是农业大市发展的现实需要,更重要的是由此找到完善和稳定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微观载体再造的方法和途径。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被吸纳进有关决策中。
如今,他依然佝偻着身子走在农民的田间、走在农村改革的一线……为千千万万的农民朋友、行行种种的农村问题、健健康康的农业发展想对策、出主意、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