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2014年农业发展成就回眸

24.12.2014  17:35

  1.33万平方公里的皖东大地,粮食生产又创新高,实现了“九连增”。肥沃的皖东大地,处处荡漾着丰收的喜悦,农家小院到处充满丰收的欢声笑语。

  今年以来,滁州上下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保供给、保增收、保安全”的目标,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要求,着力深化农村改革,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稳”当先,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

  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直接关系着百姓饭碗。

  2014年,滁州大力实施百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和百万亩籼改粳提质提效行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克服了夏季低温寡照对滁州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种植业取得了新的突破,全年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实现了“九连增”,粮食总产达86.8亿斤,比上年增长4.8%。

  依靠科技是粮食增产的保障,滁州把高产创建作为提高粮食产量的一大抓手。由中国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牵头组织,从2014年起,连续三年在定远县实施“袁隆平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项目,第一年种植面积就已超过了1万亩。9月30日和10月10日,由湖南农业大学、安徽省统计局等单位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实测验收显示,定远县超级稻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680.4公斤/亩,较全市水稻平均增产224.8公斤/亩,增幅49.3%。

  “转”升级,现代农业领唱“特色歌”

  转型升级是一个持续不变的话题。农业转型升级就是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以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创新经营体制机制为重点,突出产业化、规模化、科学化、市场化、组织化和可持续化等关键环节,全力推进滁州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今年以来,全市多方筹措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2家、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1家。组织实施“1348”工程,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742万亩,其中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建基地406万亩,带动农户77.9万户。开展整大、扶中、促小、引强等培壮龙头企业的晋级行动,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呈现强劲态势。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龙头企业725家,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家、59家和17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13家,新增42家;预计2014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超500亿元。

  2014年,全市上下稳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创建市、县、乡(镇)三级现代农业示范区81个。重点建设的18家市级示范区(含省级),开展土地整理和新建高标准基本农田16.7万亩,累计建成72万亩;入驻新型经营主体3095家,经营规模108万亩;完成投资6.4亿元。继天长永丰、全椒襄河、凤阳小岗、来安大英4个省级示范区之后,定远金山、南谯乌衣2家示范区成功晋级第三批省级示范区,全椒县整县域申报创建国家级示范区完成省级专家评审。

  “民”为本,兴业富民踏步“进村入户”

  如何让农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农民,让农民成为增收主体?

  2014年,市、县两级农委围绕美好乡村建设“兴业富民”发展要求,瞄准48个示范村产业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增长三大目标,强力实施产业帮扶工作。48个示范村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18个、家庭农场137个、农业龙头企业49家,示范村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比重超过30%。绝大多数示范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同时,为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滁州出台《滁州市示范家庭农场认定及管理办法》,明确了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的基本条件、认定程序、管理制度、扶持政策。创建了15个省级、50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全市新增家庭农场486家,总数可达2000家,较去年底增33.3%,位居全省前列。

  探索开展家庭农场直管直贷融资工作。通过调研、培训、主动对接服务,稳步开展了家庭农场直管直贷试点工作。组织全市15家金融机构与32户家庭农场直管直贷推进对接会,签订2430万元的授信协议。全市试点金融机构已与70多家家庭农场达成贷款意向,授信金额近亿元。继续开展农民合作社标准化创建活动。组织创建了12家国家级示范社、8家省级示范社;在全市选取100家合作社监测点,利用省农委监测平台按季度对百家合作社生产运营情况进行监测;指导近200家省级信息化示范社,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台上建立个性化网址,发布供求信息,开展网上营销。预计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768家,总数可达到4500家,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滁州在线• 滁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