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治理收获重要阶段性成果
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的综合治理与保护正式大规模展开。
几年时间、数百亿投资……史无前例的大力度治理,成效已在巢湖体现:微观层面,巢湖水质明显改善,蓝藻水华初步得到遏制,湖区富营养化程度递减;宏观层面,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被列入全国首批试点,实现良好开局。
巢湖综合治理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收获好评如潮。
工程项目全力实施
到2020年,环湖主要河道水质明显改善,国控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湖区蓝藻暴发得到有效遏制——这是合肥治理巢湖的近期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合肥积极规划以巢湖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成立领导小组,确立治水方略,强力实施“八大工程”。其中,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工程是合肥市与国开行安徽分行合作的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该工程按照“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要求,交叉进行、逐步深入、统筹推进。
截至6月底,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一期工程完成投资73.2亿元,占实际需要投资的96.19%,即将全面完工;二期工程已开工97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2.6亿元,投资完成率近半;三期工程计划安排19个项目,总投资129.4亿元,目前已实现部分项目开工建设。
巢湖水质明显改善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流域经济总量和城镇人口不断增长的前提下,巢湖水质逆势好转。巢湖流域11个国考断面中,2013年有6个、2014年有7个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分别比2012年增加4个和5个,未达标断面水中主要污染物含量也在逐年下降。
同时,巢湖富营养化水平明显减轻。2013年、2014年巢湖湖区蓝藻水华面积、暴发频次及藻密度都明显降低。环湖湿地斑块和生物多样性逐步修复。
与此同时,巢湖流域获批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巢湖治理的实践思路和实施成效受到国家领导人、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共鸣。
大美画卷渐次展开
工程推进,成效初显,巢湖综合治理也随之进入“深水期”和克难攻坚期。“除了重要阶段性成果,治理巢湖的经验、体制、策略等也是合肥治理巢湖的宝贵财富。”市环湖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条水污染治理的“巢湖之路”和大湖治理的“巢湖之路”仍在不断探索。
回顾巢湖水域的“前世今生”,深入分析巢湖水污染的成因,然后再“辨证施治”。近年来,合肥围绕保护、治理、发展三大任务,强化减排、净化、扩容三大环节,突出水质、水量、水流三大要素,实施治污、复苏、养生三大步骤,控制增量,削减存量、扩大容量;保护西南、联通东南、防治东北、修复环湖,各个层面的策略明晰。
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更多项目已在谋划之中。“治理巢湖没有现成的经验可照搬,我们将集思广益、不断探索,加快实现碧水巢湖、生态巢湖,努力在全国走出一条具有巢湖特点、合肥特色的大湖治理与保护新路。”市环湖办有关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