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政收入进入个位数增长常态

09.02.2015  10:50

    2014年,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加之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因素,我省财政收入进入个位数增长新常态。

  财政是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反映。2014年,我省财政收入进入个位数增长的新常态。如何理性看待这一收入减缓的趋势? 2015年,用于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的钱够用吗?记者采访相关部门和人士,解开围绕这一全省账本的重重疑问。

 

   克服“速度情结”重视收入增长质量

  1月30日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全国和地方财政数据。去年全国财政收入140350亿元,同比增长8.6%,财政支出151662亿元,同比增长8.2%。全国财政收入增速正式步入个位数低速增长的新常态。

  从我省数据来看,2007年、2008年的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曾一度达到高峰,其中2008年全省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326亿元,较上年增长28%。 2013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3365亿元,增长11.2%,已呈下降趋势。 2014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3663亿元,增长8.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218亿元,增长6.9%。与全国同步,我省财政收入多年以来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伴随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也由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要克服速度情结,防止“竭泽而渔”。

  “新常态不是口头上说说,背后也包括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的减少。 ”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表示,“中央对新常态的描述非常客观,契合了当前的经济形势。过去的高速增长将一去不复返,个位数增长将保持很长一段时间,但增速的下降也伴随着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管理的新常态,财政收入增长由约束性指标转为预期性指标,更加重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

  数据显示,我省去年财政收入中,税收占比84.8%,高于上年1.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占比76.3%,高于上年3个百分点,居中部第1位。全省税收收入增长11.1%,说明财政收入是有质量、有效益和可持续的,也基本反映了我省经济质量和发展态势。

   财政收入“减法”换取市场活力“加法”

  “‘营改增’对我们企业来说,消除了重复征税,打通了抵扣链条,实现了结构性减税。 ”近日,安徽鸿润集团财务总监李柯道出“营改增”税制改革给企业带来的福利,“去年企业减少了300多万元的资金支出。 ”

  去年,财政收入的减少,除了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之外,还有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的因素。罗建国介绍,“结构性减税有别于全面减税,强调的是有选择的减税,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

  据了解,2014年我省用财政收入的“减法”换来市场活力的“加法”,积极落实国家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和普惠性降费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据统计,全省减免缓抵各项税费达466亿元。其中,通过减免营业税、落实“营改增”减税及企业所得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等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减税417.6亿元,仅“营改增”一项,全省企业减负46.4亿元;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全省近50万家小微企业减免税近11亿元;落实简政放权,建立省级涉企收费清单制度,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减免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13.3亿元。

  投入巨额财政资金用于全省担保体系建设也是去年浓墨重彩的一笔。

  1月7日,全省首笔银证担比例再担保贷款110万元,由邮储银行宣城分行贷给小微企业宣城青华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目前,全省正在加速推进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致力于解决广大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担保业的壮大,对打通银行贷款小微企业的瓶颈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省担保集团总经理钱力介绍,自2013年起,连续5年省财政每年安排11亿元专项资金通过转移支付,支持县(市、区)担保机构建设,市、县按同比例配套。两年来,省、市、县三级财政共投入担保机构建设的资金就超过60亿元。与此同时,省政府连续两年,每年向省担保集团注资20亿元,通过担保集团向全省107家县(市、区)担保机构参股,进一步增强县域担保机构资本实力,着力改善县域融资环境。

   压缩“三公”经费财政八成用于民生

  需求无限,资金有限,如何统筹使用财政资金,用有限财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这就需要做好预算安排。 ”省财政厅预算处万卫国介绍,好比每个家庭都有一本记录家庭成员开支的“家庭账本”,每个国家也有一本关乎国计民生的“国家账本”。预算安排就是直接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图,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福祉。一本政府预算,就是一本有关政府活动的详细记录。

  那么,去年的钱够用吗,去年的钱都花哪儿去了?万卫国介绍,政府的钱都用在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既要促进经济发展,又要服务民生事业,还要维持社会稳定等等。

  近年来,我省财政支出的八成用于民生,其中教育文化约占18%,医疗卫生约占10%,就业社保约占15%,农林水约占12%。从去年看,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64亿元,增长7.2%,主要用于社保和就业支出575亿元;教育支出741亿元;科学技术支出129亿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2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24亿元……

  与此同时,我省去年严格落实约法三章,确保“三公”经费、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制定完善省直机关因公出国(境)经费、接待经费等公务支出管理制度,构建全方位、常态化的“三公”经费监管机制,制定“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改革实施方案,建立“三公”经费专项审计督查制度,完善“三公”经费月统计季分析制度。不断完善“三公”经费预算约束、支出控制、通报预警、信息公开、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长效机制。据统计,2014年,全省“三公”经费下降19.2%。我省财政供养人员控制是全国最好的省份之一。

责编:孙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