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煤同病相怜 钢煤企业试水"钢材换煤炭"

19.05.2014  12:23

  消息称,淮北矿业、马钢近日联合找钢网试水“钢材换煤炭”模式。业内人士称,钢煤作为难兄难弟,采取这种物物交换的方式来暂时缓解资金压力实属无奈之举,这种模式并不具备大规模流行的条件。

  钢材换煤炭

  所谓的“钢材换煤炭”指的是“缺钱不缺钢材”的钢厂用钢材来换取煤炭企业的煤炭、焦炭等原材料,钢材销售能力较弱的煤炭企业则借助电商平台对这批钢材进行销售实现回款。据称,淮北矿业与马钢已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了相当于9936吨钢材价值的货物流动。

  《金证券》记者致电马钢董秘办,其内部人士并未正面回应此事,只表示马钢每年产量很大,不足1万吨的交易量很小,“不是什么大事儿”。马钢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生产钢材401万吨。

  煤炭分析师张敏称,这种模式最早出现在煤炭行业,近年来煤炭行业不景气,焦化企业为减少现金支出,也出现过利用焦炭换煤的现象。“不管是用钢材换煤炭,用钢材换焦炭,还是用焦炭换煤,这种模式的出现主要是由资金链紧张以及下游需求疲软引发的。”

  卓创钢铁分析师刘新伟告诉《金证券》记者,钢厂资金链紧张,无力支付下游煤企的货款,只得把钢铁低价抵给煤炭企业,这是没办法的办法。而钢铁企业作为买方,一定程度上占据主导地位,煤炭企业倘若不接受这种方式,可能回款更慢。而且,这种方式也能缓解部分煤炭企业的存货压力。

  他进一步分析称,煤企的基础建设也可能用到钢材,至于再把钢材转卖出去就存在难度,“钢贸商都卖不出钢材,煤炭企业如何卖?除非有熟悉的销售通路。”刘新伟认为,这种互助只能暂时缓解钢煤企业的压力,而且力度很小,并不具备大范围流行的可能性。

  融资通道收窄

  “钢材换煤炭”是钢煤企业缺钱的无奈之举。

  银监会于4月18日下发的一份《关于开展进口铁矿石贸易融资情况快速调研的通知》在4月底流出,引发业内震动。通知要求15个区域辖内银行上报《进口铁矿石贸易融资风险监测统计表》。分析称,这是为了对银行警示铁矿石的融资风险,掌握银行以及区域情况,避免由于进口铁矿石价格波动、融资套利等问题加剧区域风险。

  刘新伟说,通知释放的信号是盛行已久的铁矿石贸易融资将被收紧。

  《金证券》记者获悉,铁矿石贸易融资的流程一般是:贸易商通过银行开具信用证,用以购买国际市场上的铁矿石,将单据抵押给银行作为凭证。有单据抵押,贸易商一般只需先行支付15%-30%的保证金,其余资金可以用于短期投资——买卖外汇或是从事民间借贷,实现资金迅速回笼。

  刘新伟称,钢企业以前通过投资房地产回笼资金,通过铁矿石融资进行短期投资获利,现在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了,其资金链已经过度紧绷。

  “即使如此艰难,钢铁企业的开工率还保持在八成,这说明还有一波洗牌期即将来临”。

      (责编:张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