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铁南站整体设计方案出炉
采用单向8车道高架落客平台 “快进快出”可避免车辆积压
高铁南站建成后,乘客只要在 合肥 市任何地点上了快速路,即可不经过一个红绿灯快速到达合肥南站候车厅落客车道(快进)。
同样,旅客出站后,乘坐出租车或社会车辆可直接驶入快速路,快速离开合肥南站(快出)。
“在实现公共交通完全零换乘的同时,我们最大限度的体现机动车‘快进快出’的设计理念。”合肥市规划局交通处有关人士表示。
通过对南站地区路网重新优化梳理,对马鞍山路(南北高架一号线工程)、徽州大道、龙川路、庐州大道、繁华大道以及南二环等采取了全线或局部快速化处理,充分考虑来自各个方向的机动车能够快速到达高架候车层落客区。
枢纽采用“南进南出、北进北出、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流线组织,最大限度的减少车辆和旅客的绕行距离,“可避免车辆拥堵积压在车道平台的现象,高架落客平台也采用了单向8车道设计,目前国内较大的枢纽站也仅有6车道。”
另外,将南站北广场穿越龙川路的通道由上跨桥改为下穿通道。从现在已实施的效果看,不仅方便居民过街,而且也减少了对合肥南站景观影响。”
目前,徽州大道高架工程、包河大道高架南延及衔接工程、徽州大道-南二环立交工程等相继建成通车,南站建成通车后快速疏散有了充分保障。
背景:“南线还是北线”几经周折
虽然南站临近通车运营,但南环线及合肥南站的选址中间也经历了一翻波折。
在1996年编制确定的合肥市环形枢纽格局总体框架基础上,2003年,市规划部门(2003年)根据沪汉蓉通道(上海-武汉-成都)的引入,结合合肥市总体规划调整,对枢纽总图进行了修编,确定了“两主一辅”的客运枢纽布局(“两主”为合肥南站和合肥站,“一辅”为合肥西站),同时对南环线及 站点 周边用地进行了规划预留,这也为后来的建设奠定了基础,避免了大拆大建。
像很多城市的高铁线路及车站选址一样,沪汉蓉通道在合肥的选线也有过“北线” 、“南线”之争。“北线”即在既有的合宁、合武铁路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但由于既有线路标准低,运行速度慢,致使旅客列车通过合肥枢纽需要较长的时间。“南线”即沿312国道,新建一条东西向高铁线路,沪汉蓉通道的客车不再经过合肥站,而是直接由南环线通过,由于线型顺畅,可缩短运营里程8.6公里,对于形成真正的沪汉蓉大通道,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时市规划部门组织论证会时,“南线”、“北线”争论一度白热化,甚至达到难以协调的程度。明显,“北线”优势在于对城市分割小、拆迁量小、易于迅速实施;“南线”优势在于从战略角度构筑合肥环形铁路枢纽城市,适应未来快速化、 公交 化的铁路出行需求,最终确定先期实施“北线”。
正当“分期实施”的折中方案刚刚确定的时候,京福客专的引入、既有合肥站客流趋于饱和等因素,使铁道部在2008年即着手开展铁路南环线及合肥南站的规划建设。
回眸历史,合肥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吴楚要冲”之称;复看今朝,合肥南站必将成为未来“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的“襟喉、唇齿和要冲”。(吴婷婷 武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