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蓝领人才成为城市创新生力军

12.05.2015  12:47

  5月8日上午,当记者走进安徽皖维集团的生产车间时,徐凌云正和一位同事观测水管的温度。在这里,徐凌云干了25个年头,现已成为该企业知识性技术骨干,也就是他带领着技术团队在聚乙烯醇制造技术上自主创新,一次次的攻坚克难,让这个60年代的老国企焕发生机。

  上世纪末,中国蓝领人口规模迅猛增长,甚至已经大大超出了白领。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像徐凌云这样拥有高技能的蓝领仍然在企业和社会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这在有着创新沃土的合肥更是如此。近年来,合肥市围绕“人才特区”建设目标,以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工作为重点,蓝领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给合肥市城市创新带来无限活力。


生产车间里,徐凌云(右)正和一位同事观测水管的温度

   蓝领精英带动企业科技创新

  位于巢湖市巢维路的皖维集团是一家创建于60年代的省属企业,以生产聚乙烯醇为主营业务,而就是这个老国企如今却迸发出强大的创新活力。在目前聚乙烯醇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由该企业自主研发的C41高强度高模聚乙烯醇纤维等系列产品,一举打破了日本对该行业的技术垄断,创立了高强度纤维国产自主品牌。这一切都得益于该企业高技能人才引领的一次又一次技术革新,徐凌云就是其中的参与者。

  徐凌云25年前进入皖维集团,一开始在普工岗位,后来到了技术岗位。据他介绍,由于皖维集团是老国企,他刚进入该厂时,该厂设备老化,再加上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了产品很单一,产量也不高。

  为了寻求企业发展的突破口,皖维集团清楚地认识到创新才是发展的核心动力,继而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资源逐渐向一线倾斜,研发技术团队一再扩大。徐凌云至今还清楚的记得,皖维集团在1997年、2003年、2006年几次重大的技术革新。徐凌云自身也从一名普通迅速成长为知识性技术骨干,在技术攻关上取得多项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专利6项。“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带来的成功反过来也给技术人员极大的鼓舞,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徐凌云说。

  如今的皖维集团已成为国内聚乙烯醇产业的龙头企业,有机分厂聚乙烯醇年产量从开始的1万吨左右发展到现在的10万吨,品种也增加到了40多种,产品出口欧美等发达国家。近年来,该企业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210多名,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20多项。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

  学生手里拿着一个控制手柄,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的向不远处“握”着毛笔的机械手臂发出指令,机械手臂就用“手”里的毛笔写出了刚劲有力的毛笔字。这是记者在安徽轻工业技术学院实训室里看到的教学场景。


学生正拿着手柄控制“机器人”写毛笔字

  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些还在课堂上上课的学生,早已被企业像下订单式的订走。据该学院副院长周跃成介绍,作为一个职业院校,安徽轻工业技术学院每年收到企业的“订单”就有4000多个,而该校每年毕业生为2000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该校学生的就业一点不愁,甚至学生还可以挑岗位。

  2014年,合肥市正式出台《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的意见》,重点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像安徽轻工业技术学院这样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家,市级基地44家。

  为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全市还成立国家、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4家。工作室为高技能人才开展技术研修、技术攻关、技术技能创新和带徒传技等创造条件,推动技能大师实践经验及技术技能创新成果加速传承和推广。

      此外,为选拔优秀技能人才和激发劳动者学习技能的热情,合肥市还组织开展了职业技能竞赛、中国合肥技工节等活动,通过比赛、教学成果展示、技能大师绝活展示、校企合作对接等形式,营造社会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助推“创新合肥”建设。

      ·合肥在线记者 李磊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