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家长迎“大考”:老师家访 有人纠结要不要送礼

16.01.2015  17:49

  上周,合肥市教育局下发文件,将从1月13日起,在全市中小学中启动大家访活动,全市至少20%以上的学生家庭将会在寒假之前接受一次老师的家访。而记者走访调查后发现,传统家访在进行的同时,老师和家长都面临着一些尴尬。另外,在手机、QQ普及的当下,传统家访还有没有必要也引来一些争议。

   家长的纠结

  这周以来,省城李女士所在的家长群里每天都热火朝天,其中一个话题就是,老师来家里了怎么接待?要不要送礼?

  “老师来家访我们家长是非常欢迎的,就是怎么接待有些犯难。担心人家的孩子都送了礼物,我们不送的话,就有失礼节了。”李女士说,周一学校通知可能会选择一些学生家庭进行家访,家长群里就炸锅了。李女士私下和几个关系较好的家长商量怎么接待老师,大家的意见也不统一。有的觉得既然是家访,就该和家庭教育有关,认真配合,送礼就不必了。但有的家长则觉得如果别人送了自己不送,心里有些不放心。而且从礼节上来说,准备一份小礼物也不是多大的事情,至今大家也没达成一个统一意见。

  魏奶奶这几天也有点犯愁,如果老师上门家访,她不知道怎么解释孩子的父母都不在家中的事实。魏奶奶的孙女今年刚上一年级,平时和老两口住在一起。孩子的爸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孩子判给了父亲,魏奶奶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所以开学以来两次家长会都是她去的。每次老师问孩子父母怎么不来,她都说父母工作忙没时间,担心老师知道后会对孩子有想法。如果可以,她希望老师不要安排家访。

   学生的惊慌

  在省城一初中学校的贴吧里,记者发现了一篇题为“不想被家访”的帖子。里面不少学生都表示不想抽中家访,原因多样,有的学生觉得会被告状,有的担心自己恋爱的事情被家长知道,有的则表示自己家里条件不好,不想被老师知道。

  省城一小学的黄老师遇到的事情有些让人哭笑不得。原来昨天下午放学后,黄老师班上一个男同学磨磨蹭蹭地不离开教室,黄老师问谁来接他回家,男同学说自己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要过一个月才能回来。黄老师感到奇怪,因为前一天布置的家庭作业上还有孩子妈妈的签字。追问之下,男孩才说出真话,他不希望老师去家访,因为怕老师会“告状”,然后爸爸妈妈就会教训他,所以想编个父母不在家的谎言让老师不要去家访。

   老师的烦恼

  对于孙老师来说,昨晚的“闭门羹”吃得有些始料未及。孙老师是省城一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昨晚她准备家访两个学生,小颖是其中一个,因为她在班上比较内向。为了避免家长提前做准备增加负担,孙老师没有提前告知家长,直接找到了小颖的家。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当她说明自己的身份后,屋内一位自称是小颖妈妈的人却告诉她,家里很乱,孩子父亲也不在家,不方便接待老师。孙老师一再表明只是说几句话,但门里面的人就是不开门,以至于孙老师怀疑这是不是小颖的妈妈,直到听到小颖确认的声音。最终孙老师昨晚还是没有顺利家访。

  冷遇是尴尬,如果家长过分热情也让老师有些招架不住。

  “家长说在一个地方等我,怕我找不到家庭住址,结果到了地方后,就被直接拉进了旁边的饭店。”薛老师是省城一知名中学的班主任,而这几天的家访过程中,类似这样“热情”的家长已经不止一位,这让他感觉有些难以招架。

   案例:老师来家“告状”了

坐在妈妈旁边,性格不同的胡海(左)和刘阳(右)表情迥异。

  “胡海,你平时不是在家里很喜欢说的吗,怎么现在不说话了?”

  “刘阳,不要从‘牙齿缝’里说话,不要哭,想好了慢慢地说。”

  尽管妈妈和爸爸一再叮嘱他们放松,但面对来到家里的胡美琴和何传福老师,在合肥市朝霞小学三(1)班读书的胡海和刘阳这对双胞胎兄弟依然难掩拘谨,直到20分钟后才回归正常状态。

  昨日中午1点,记者随着老师来到胡海、刘阳的家中,这是这个家庭第一次在家里接待老师,可以看出事先经过了整理,很是干净和整洁。

  “胡海,今天大课间发生了什么你和爸爸说了吗?”胡美琴老师的问题让已经坐下来的胡海立刻站了起来,扭着手不说话,弟弟刘阳不安地看了看爸爸妈妈,低下了头。看到胡海这么紧张,一脸疑惑的爸爸胡华义安慰儿子:“我和妈妈不批评你,但是如果做错了事就要承担。”从胡海蚊子哼般的声音里,家长听明白了事情的大概。原来早上三(2)班的一个同学用脚踢了胡海的球,胡海打了这个同学一巴掌,同学又踹了胡海一脚,愤怒的胡海用球拍打了对方,可能打得有些重,这位同学哭着去找了老师。“老师批评你们两个人的行为时,你是不是表现得有些不服气了?”胡老师问。“我没错,是他先踢我的球。”胡海突然大声反驳道。妈妈刘春红见了,忙轻声制止道:“和老师这么说话不礼貌。”胡海看着自己的脚尖不再说话。

  此时,一直沉默的弟弟刘阳走到何传福老师跟前,小声道:“何老师,我想和你说下我们小组迟交作业的事情。”话刚落,刘阳的眼圈就红了。在刘阳哽咽的声音里,何老师听出了刘阳的委屈。原来昨天刘阳这个小组长按时收了小组的作业,但是所有小组中最后一个交的,导致作业本没有被放在老师的办公桌上,学习委员就误以为他们没交。“原来是学习委员冤枉你了,那你以后也要改掉拖拉的毛病,早点交作业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了。”何老师的话让刘阳的眼泪又掉了下来,爸爸看了有些无奈,开玩笑道:“刘阳你说哭就哭,是在演戏呢。”

  让两个孩子进书房练字后,爸妈开始和老师说起教育上的困扰。在他们看来,胡海和刘阳虽然是双胞胎,但是性格迥异,且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胡海脑子灵活,但是性格倔强,争强好胜,“他有一次和我说,自己有一个别人没有的缺点,就是斗嘴斗不过别人。”刘春红说,她和爸爸很担心胡海这个性格将来走上社会要吃亏。而弟弟刘阳恰恰相反,性格温和忠厚,却非常敏感,也很感性,所以就是讲述一个误会也能哭好几次。

  爸爸则对孩子学习上的小毛病比较头疼,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两个人都很拖拉,如果下命令说作业必须10分钟内做完,他们也能完成。如果不管,1个小时都完不成。”对此,胡老师建议家长除了督促外,还要给孩子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严格按照这个时间点执行,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时间久了养成学习习惯,磨蹭拖拉的毛病会有所改善。

  家访结束,胡海和刘阳送两位老师下楼。记者问胡海对家访有什么感受,他悄悄回答道:“原来老师也会告状啊。”

   尴尬:很多家长只问学习

  按照规定,学校在开展大家访之前,应该适当征求学生的意见,看看学生们希望老师在家访中告诉父母哪些方面的情况;家访后也要统计家长的意见,看看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有什么建议。而从目前家访情况看,绝大多数家长对家访的期待就是学习成绩的交流,关于孩子的性格、习惯等方面却很少涉及。

  “最关心的还是学习情况,这个话题基本占了家访聊天内容的80%。”合肥市朝霞小学的胡美琴老师告诉记者,走访的家庭里,绝大多数家长都是先和老师交流学习,问问孩子最近学习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上了什么兴趣班或者特长班。

  从家长反馈的意见中来看,他们绝大多数表示,希望学校能创造机会,让家长多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事实上,胡美琴在家访中发现,很多孩子在家中当“少爷”“公主”惯了,脾气比较大,但却没有家长愿意就这个问题和老师讨论;有的孩子性格内向,老师提到这个问题,家长却并不了解,“性格、行为、交流和沟通等都是家访中很重要的部分,很多家长忽略了这些。”

  “老师,我孩子视力不好,能不能换个位置”“孩子平时注意力不集中,老师你上课多提问他”“孩子比较调皮,老师你多看着他”……对于老师们来说,这样的对话在家访过程中也不陌生,“求关照”成了家访中的另一个普遍话题。合肥市一小学吴老师告诉记者,她在一学生家中家访后,家长当即拿出两张购物卡,希望老师将孩子的座位调整到前排并不变。事实上,学生的座位都是轮换的,这种要求和行为就让吴老师很是尴尬,推辞了好久才得以离开。

   争议:传统家访是否必要?

  家访让家长和老师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尴尬,在信息发达的当下,是不是还有必要用上门的方式家访?

  “刚开始我也有这个疑惑,但是实地走进学生家门,就会明白面对面的交流是多么必要,除了教师的责任外,还对孩子多了一份情感。”胡美琴老师告诉记者,这次大家访的任务并不轻松,以她为例,她要承担48个学生的家访,而且只能利用教学之外的中午和晚上时间,压力很大。但是从目前走访的情况看,收获和感触也很大。

  胡美琴给记者举了个例子,班上有个同学很调皮,所以被列入首批家访的对象,可是到了他家后才发现,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只会给孩子做饭,却不会管教他的行为。由于老人精力有限,家里很脏乱,平时饮食也非常简单。“了解他的情况后,我对他的行为就多了一份宽容,他的调皮和捣蛋,和父母不在身边有很大关系。”

  走进家庭后,不少孩子在家里的状态都让老师感到意外,例如有的孩子性格自卑是因为家庭贫困,有的孩子性格急躁是因为有个动辄打骂的父亲,有的孩子成绩差是因为父母放任他打游戏,这些都是以往电话、QQ聊天中无法了解到的。老师说,只有了解这些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与孩子、家长进行沟通。

  合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负责人吴庆防告诉记者,近年来因为网络兴起,原本没法交流的信息通过QQ群、微博、微信、手机等形式都可以交流,但是老师得到的信息并非都是真实可靠的。而传统的家访模式则有助于学校、教师更深入学生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吴庆防介绍,这次家访的对象是有选择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性格、学习等方面有一定欠缺的孩子,这部分孩子的父母,往往都是平时很少与老师主动沟通的,所以老师主动走进他们的家庭和生活显得很有必要。(张晓嵘、张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