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区“救急难”为困难群众送去“雪中炭”

16.03.2016  12:07

      一个社会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近年来,区民政局以“保基本、兜底线、促民生”为原则,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努力推动全区救助工作再上新台阶。2015年,全区累计医疗救助救助人次4042人,资助参合参保5793人,直接救助支出963.2452万元;临时救助救助对象1291人,累计支出 283万元,社会救助事业成效显著。

        健全机制,突出急难救助人性化

        同为我区48中滨湖校区教师的何立玉夫妇工作认真,待人友善,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2015年1月24日清晨,何立玉的母亲早起为家人做饭,不幸引起火灾致使身体严重烧伤。事后虽得到及时治疗,但昂贵的医疗费却他们不堪重负。怎料祸不单行,不久后两人不到三个月大的宝宝又被确诊为败血症,双重负担让这个家庭陷入经济崩溃边缘。得知二人情况后,区民政局通过急难救助备用金救助2万元,让他们度过燃眉之急。现在,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下,孩子的病情已经逐步好转。

        “以往人们对救助对象的认识就是特殊人群,现在只要是遇到突发状况且严重造成基本生活困难的居民,都可以申请临时救助。”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新形势下,社会救助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临时救助现已面向全体居民家庭和个人,救助范围扩大,急难救助更显人性化。2015年作为全国“救急难”综合救助试点,我区还设立了专项“急难救助备用金”,为遭遇急难的家庭构筑了一道防火墙。

        完善体系,探索社会救助新模式

        困难群众申请救助,过去常常要跑几个部门,周期长效率低,现在只需一个窗口就能全部办理。考虑到群众的需求,我区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建设作为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基础工程,在全区9个街道和2大社区实行窗口全覆盖、服务标准化、业务一口清,推行“一站式”服务,确保老百姓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工作合力,我区先后出台《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实施方案》、《城乡苦难居民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逐步完成由“单项探索、点上突破”向“整体规划、全面推进”工作格局的转变。为整合资源,发挥社区公益创投资金作用,我区积极推动社会救助社会化,2015年7月,全国首个以PPP模式组建社会救助基金引导社工介入项目——“乐助常青”正式启动,实现多元参与新发展。

        发展社会救助,是解决贫困人口生活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社会团结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切入点。2016年,我区将继续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注重民生兜底保障,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快养老服务发展,努力实现“十三五”民政事业良好开局。

上报单位:包河区民政局
信息作者:邵小如 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