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救助为流浪未成年人撑起“安全伞”

09.07.2014  19:06

      近年来,淮南市以救助管理站(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为依托,通过转变工作方式,创新救助管理,探索出多元救助方式,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救助保护模式。两年来共救助流浪未成年人达196人次,发放各类救助费近10万元,市救助管理站先后荣获淮南市和安徽省“青少年维权岗”称号。
      救助工作协同化。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统一协调公安、民政、城管、教育等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市民政局发挥主体作用,建立了市救助管理站——县区民政部门——乡镇(街道)的三级工作网络,24小时值班,全年无休,接到流浪乞讨儿童信息立即核实,及时开展救助。
      主动救助常态化。市民政局加大巡查力度,从繁华商区到县乡路段全覆盖,救助站建有独立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室,对发现的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给予吃、穿、住等全部保障。先后开展“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接送流浪孩子回家”等专项行动,为每一位未成年人建立档案,帮助他们回归家庭、回归学校。
      救助方式多样化。全市民政系统对无父母、无监护人、无家可归的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给予困难资助或协调安置到福利机构,保障学习和生活;对叛逆任性,离家出走,无人监管的流浪未成年人实施监护责任救助,给予教导和精神抚慰,帮助联系父母,护送回原籍;对于职业乞讨未成年人进行劝导,对其中痴呆傻残的及时救治,加强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维护。

 


上报单位:淮南市民政局
信息作者:淮南日报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