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干实干加巧干 安徽脱贫攻坚取得重要进展

30.09.2016  18:06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安徽时强调,扶贫开发关键是要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苦干实干加巧干,确保到2020年全面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3个多月来,全省各地、各部门以实际行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盯年度目标任务,脱贫攻坚取得重要进展。

  扶贫对象识别的精准度得到提高,在去年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回头看”基础上,今年4月至5月集中开展扶贫对象精准核查月活动。精准施策实现了“政府端菜”到“群众点菜”的转变,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基本上都有策可施。精准帮扶的力度明显加强,我省实行“挂图作战”“依单推进”,制定详实的帮扶清单,精准落实各类扶贫资源和政策措施。在休宁县溪口镇长丰村饰品来料加工厂,63岁的贫困户朱美霞感慨地说:“我身体不好,向村里申请做针线活,现在每天能挣三四十块钱。 ”

  扶贫更精准与政策体系更完善密切相关。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相关部门上半年已出台财政支持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水利建设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健康脱贫等20个配套文件,形成脱贫攻坚政策组合拳。

  加大财政投入,脱贫攻坚有保障。今年争取中央财政专项投入20.53亿元,比上年增长40.6%,省级财政安排专项投入比上年增长75%,市级财政安排专项投入比上年增长6.8倍,县级财政安排专项投入比上年增长2.8倍。此外,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今年前5个月,贫困县新增贷款210.2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558.4亿元,同比增长17.84%。扶贫小额信贷授信70多亿元,发放进度进一步加快。

  打通脱贫“肠梗塞”,基础设施大提升。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今年确保建设3.4万公里,目前已开工3.38万公里;将解决156.4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使700个贫困村通自来水,3000个贫困村开展小型水利工程改造工程;全省60%左右的农村电网改造用于贫困县农网改造,年内计划完成550个自然村未通动力电、75个自然村动力电不足的改造工程。

  产业扶贫做强做大,长效“造血”能力初步形成。仅上半年特色种养业扶贫就安排投入10.9亿元。光伏扶贫正在66个县(市、区)实施,计划建设村级电站1738个、用户电站100369个,已落实建设资金30.7亿元。乡村旅游扶贫安排投资2600多万元,建设300个乡村旅游扶贫宜游重点村。用好“互联网+扶贫”,金寨等10个县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

  走可持续脱贫路,搞“大开发”不搞“大开挖”。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立省级融资平台和信息平台,今年30个县计划实施搬迁贫困人口2.8万人,已规划543个集中安置点,计划投资15.9亿元。在太湖等3县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6.4万亩,在金寨等15个县申报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7月29日,阜南县方集镇贫困户陈光金躺在自家竹席上打吊水时无奈地说:“俺这病一犯,一年庄稼全白干。 ”为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我省织密社会兜底大网。近日,省政府出台关于健康脱贫工程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17年底,贫困县(市、区)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贫困人口基本实现兜底保障。到2020年,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将被纳入低保范围;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关爱体系提供每人每年1000元药费补助,为6500名贫困户残疾儿童实施医疗康复训练或配备辅助器具。

  “小扶贫”迈向“大扶贫”,社会参与度大幅提高。各部门、各单位积极主动加入脱贫攻坚,比如省工商联牵头启动“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上半年全省村企结对帮扶1211对;省妇联着力打造“徽姑娘”创业品牌和“皖嫂”家政;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实施真情帮扶。

  当前,我省各地、各部门强化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和措施,以行动实现对人民的承诺。 “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抓紧抓实,保质保量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刘永春说。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夏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