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心换民心 ——优秀法官在身边
安徽法院网讯 来到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工作快一年了,从刚开始的手足无措到如今的轻车熟路,每一次进步除了自身踏实求教、用心工作外,更重要的是身边拥有一群好榜样,他们的为人处世令人心生钦佩,他们的平凡事迹令人由衷感动。
始终在审判,不曾放弃
身边人写身边事,身边的榜样身边学。作为方萍法官的书记员,同办公室工作五个多月,这位优秀法官有太多感人事迹值得书写。
每个工作日的早晨,方法官带着他的公文包来到317办公室时,电脑上的时间始终指着七点一刻,三年来,到达办公室的时间一直在这个时间段,误差不会超过五分钟。打开公文包,或是新颁布的法条,或是昨日带回去撰写的判决书,亦或是今日庭审需阅读的相关材料。拿出材料,放好公文包,打开记事本,看看昨日下班前拟好的今日工作安排,一天的工作开始,并以井然有序的节奏依次进行。开庭、会见当事人、接听电话、工地现场查看、撰写法律文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的工作内容基本如此,始终在准备审判或审判的路上,只有匆匆的步伐和嗒嗒不断的键盘声。
他曾经一周开了70个案件的庭审,从早晨九点到傍晚六点;他曾经一天奔赴三个工地,只为了细致查明案件事实;他多次面临当事人送红包的情况,每次都婉言拒绝,保持了一名人民法官应有的廉洁本色。他,只是一名平凡的法官,做着平凡的事,然而,与旁人有所区别的是,他进入法院工作至今已经是第八个年头,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审判工作,每日如此、每年如此,做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长期做好一件事,方法官,他做到了后者。
始终在路上,不曾停下
“不是在执行,就是在执行的路上。”这是法院内执行法官们的共同心声,不论严寒酷暑、不论风吹雨打,执行案件一分到具体的执行法官手边,法官们收拾好材料、打理好行装,便踏上了执行的征程。在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有这样一位执行法官,进院三年,他如同每位普通的执行法官一样,时常奔波于全国各地执行,然而,他在执行中的突出勤奋,却并非每一位法官所能做到。他,就是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执行局法官杨俊生。
2015年三月初,带着两个执行案件,杨法官带着书记员前往北京,第一天下午快四时二人抵达北京,一路极速转了三趟地铁后从北京城南赶至城东,赶在银行下班前冻结了被执行人的账户。第二天,二人为了当晚赶回芜湖及时参加院内的文艺排练,早晨7点即从宾馆出发赶往河北某县解封,9点半到达河北,11点半返程,下午1时许到达北京后一路狂奔至地铁站,在动车即将关闭检票口时到达检票上车,一天半的时间,两个执行案件,从芜湖出发,二进京又二离京,在路上坐车的时间就花费了近1天。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我在经历这一次极速执行后有了深刻的体会,也对杨法官高效的执行作为予以深深的钦佩,极速执行的背后是一位执行法官司法为民、高效便民的火热心。
始终在岗位,不曾退却
第三位榜样是我隔壁办公室的吴小松法官,一个两岁宝宝的母亲,宝宝和家人在合肥,自己独自一人来到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工作,每周除周末回合肥看望宝宝外,平常的工作日、值班没有一次迟到、早退。
进院工作以来,我眼里的吴法官每周一早上四点多便乘坐合肥至芜湖的火车,为了能够在七点多准时到达单位开始一周的审判工作。到达单位后,她有时还带着未睡好的黑眼圈,却已然坐在工作桌前聚精会神阅览开庭的卷宗抑或整理笔录、撰写法律文书。有时候我会问她,这样每周异地往返,累吗?吴法官回答:“累是肯定的,但是我的工作是一名法官,我每周回家看宝宝是尽一个母亲的责任,我坚守我的岗位是尽一名法官的责任,那么多当事人等着法院开庭解决纠纷,那么多群众等着我们公正审判以维护守法者的权益,肩上的责任让我必须也心甘情愿坚守住这个岗位。”朴实的话语透露出一个女法官对责任的坚定、对岗位的坚守。面对困难,她不曾抱怨,也不曾退却,黑色眼圈的背后是她对法官岗位的热爱,劳累身影的背后是她对法治信仰的坚守。
在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工作的近1年时间里,这些榜样的为人处世、这些榜样的优秀事迹,时刻影响着我、教育着我,在法院成长经历中给了我无穷的力量。魏巍从朝鲜战场上归来后以“谁是最可爱的人”赞颂我国的志愿军战士,我很想说,在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同样有这样一群法官,他们兢兢业业、勤恳工作,他们严拒诱惑、清正廉明,他们体民疾苦、司法为民,他们是法院系统的榜样,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