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范大学王磊教授研究团队在Angew. Chem. Int. Ed. 上发表研究新成果

08.06.2015  10:20

  近日,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王磊教授研究团队以该校作为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在国际一流化学期刊《Angew. Chem. Int. Ed.》上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 “Sunlight-driven Decarboxylative Alkynylation of α-Keto Acids with Bromoacetylenes by Hypervalent Iodine Reagent Catalysis: A Facile Approach to Ynones”。《Angew. Chem. Int. Ed.》是目前国际化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刊物之一,该刊物2014年影响因子为11.3。

该文章首次发现以太阳光为驱动力,室温下以高碘试剂为催化剂实现炔基溴化物与α-羰基酸的脱羧偶联反应,底物范围广,产物收率好,路线节省能源率高,对环境友好;该方法为有机合成反应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两位审稿人都给出Highly Important的最高评价,一致推荐发表。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王磊教授指导的该校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谭慧。

在有机合成研究领域,设计高效的反应并用于合成有机化合物是化学家们的主要研究课题。其中,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反应是构建新的碳-碳键和碳-杂键的主要策略。近几十年来,一些常见的过渡金属,如:钯、铜、钌及铑盐等均被证实可高效催化导向基团参与的碳-氢键活化及官能化反应,而且在天然产物的合成中获得应用。另外,羧酸是一种廉价易得,具有容易存储和运输优点的化合物。目前,使用稳定的羧酸(盐或酯)作为反应底物,利用其易脱羧的特点来设计反应是当前有机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近年来,王磊教授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羰基酸参与的脱羧偶联反应领域的系统研究。在李品华教授、王敏教授、青年学术骨干李洪基副教授等教师和硕士研究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丰富研究成果:(1) 采用过渡金属为催化剂,巧妙利用含氮原子的导向基团为底物,实现邻位碳-氢键的活化及官能化反应;同时也发展了合成酮酰胺的新方法;(2) 分别实现了ɑ-羰基酸与内炔和丙烯酸酯的脱羧性环化反应,合成具有潜在生理活性的目标小分子;(3) 发展了吲哚C3-位酰基化的新方法。系列研究成果均在国际具有高影响因子的化学专业杂志上发表 [详见:(a) Li, H.; Li, P.; Zhao, Q.; Wang, L. Chem. Commun., 2013, 49, 9170; (b) Li, H.; Li, P.; Tan, H.; Wang, L. Chem.-Eur. J., 2013, 19, 14432; (c) Li, D.; Wang, M.; Liu, J.; Zhao, Q.; Wang, L. Chem. Commun., 2013, 49, 3640; (d) Yu, L.; Li, P.; Wang, L. Chem. Commun., 2013, 49, 2368; (e) Li, D.; Xu, N.; Zhang, Y.; Wang, L. Chem. Commun., 2014, 50, 14862; (f) Chen, L. Li, H.; Yu, F.; Wang, L. Chem. Commun., 2014, 50, 14886; (g) Tan, H.; Li, H.; Wang, J.; Wang, L. Chem.-Eur. J., 2015, 21, 1904]。

本次研究新成果是王磊教授团队继2014年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后,又一个原始创新的科学研究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该校化学学科在省级博士立项建设学科重大项目和校级博士立项建设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金属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力资助。(李洪基  特约通讯员:郎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