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先研院在青少年中播种“3D打印创新”

21.06.2015  01:37

  “当你走进3D打印创新教育课堂,发现师生们正在通过3D技术,将自己原本画在纸上的各种想法,变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实物,有打印的汽车、房子、骨骼、玩具,有打印的几何模型、艺术作品、分子模型等,也许还可以对您做一次全身的3D扫描,不但可以呈现立体的自己,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体型专门为您设计一套能够打印的定制桌椅。”这听上去像是科幻小说,但这将是以后中小学3D创新教育课程未来的方向,并且目前已经在庐阳区的中小学率先试点开设。

  6月19日下午,一场3D打印"创客"实验室的捐赠仪式在中国科技大学先研院未来中心报告厅举办,庐阳区的两所学校获赠由阿巴赛公司提供的3D打印"创客"教育实验室关键设备,包括40台3D打印机、6台3D扫描仪及配套的软件、课程体系培训等。

  这项活动是中科大先研院3D技术创新培育计划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捐赠教学实验室,辅助庐阳区中小学开设示范课程,在全面普及推广3D打印技术的同时,以点带面,在全市推广创新教育,进而在广大青少年中播下“3D打印创新”的种子。

  来自庐阳区各中小学近200名科技辅导老师参加了研讨会,刘利刚教授做了“中小学3D打印创新教育解决方案”的主题报告,重点介绍了创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课程设置、师资认证与培训、3D打印在创新教育中的意义、3D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培养目标、3D打印机在教学中的应用。“3D打印被认为是改变未来制造业的革命性技术,这项技术需要与互联网充分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创客’价值,而对于3D打印的应用和普及,更需要从课堂开始,从娃娃抓起。”刘利刚教授还结合中小学教学案例进行了说明。“听过,见过。但想做什么,自己就可以做,这还是很多学生的愿望。”听完刘教授的报告后,庐阳区一所小学的科技辅导员刘老师感叹地说道。

  中科大先研院阿巴赛公司张朋教授介绍,3D打印“创客”教育课程,强调的是青少年动手能力,恰好弥补了传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动脑、轻动手,重学习、轻应用”的不足,使课堂教学变得有趣、生动,变课堂上的被动记忆为课内外的主动探索。通过实际操作,3D打印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有形物体。

  在研讨会上,中科大先研院阿巴赛3D研发教育中心还公布了最新科成果Soscan三维扫描系统。据介绍,该扫描系统具有多种扫描模式、实时产生逼真纹理、自动修复数据等特点,是对现有三维扫描技术的突破与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