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出台产业扶持“1+3+5”政策升级版
出台系列惠政,助企快速成长。2014年5月,合肥在全国率先推出扶持产业发展的“1+3+5”政策体系。政策出台后,扶持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赢得了各方赞誉,产生了良好反响。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在总结去年政策运行情况的基础上,2015年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1+3+5”政策于近期正式发布施行。“升级版”政策在保持原政策框架、思路、扶持方式、总量控制不变的前提下对相关规定和办法进行微调,对具体条款予以动态完善。
作为顶层设计,好政策将对经济发展起到重大引领和助推作用。为扩大新政策的知晓度、覆盖面,4月3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新政策进行了全方位发布。
重市场重法治,好政策产生好效果
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1+3+5”政策体系由一个规定、三个办法和五大政策构成,简称“1+3+5”政策。
该政策体系明确了四种投入方式:一是基金。基金包括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和天使投资基金两种方式,投入占整个产业政策资金的比例不小于50%,成为产业扶持的主导方式。二是“借转补”。“借转补”是通过“设定具体目标、县区择优申报、市级竞争性分配、预拨专项资金、到期检查验收”的财政资金拨付方式,投入占比控制在20%~30%,单个项目扶持额度原则上不低于100万元。三是财政金融产品。财政金融产品是将财政资金与信贷、担保、信托等各类金融产品相结合的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投入占比没有具体设定,可以根据产业特点进行量身定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金融撬动”作用。四是事后奖补。事后奖补是项目完成后给予以奖代补的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投入占比控制在15%~20%,市级奖补单项金额原则上不少于50万元。为保证政策体系的覆盖面,明确小额奖补政策由县(市)区、开发区承接。
财税专家评价,合肥“1+3+5”政策体系实现了“四个转变”:由事后为主向事前事中介入为主转变,由分散使用向集中使用转变,由无偿使用为主向有偿使用为主转变,由直补企业为主向创造外部环境为主转变。“四个转变”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充分体现了真心支持企业的态度、效益为上的意识、市场运作的理念和国际接轨的取向。“市场”和“法治”是“四个转变”的两大核心理念。
政策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2014年,合肥实际执行的产业政策资金总额为29.88亿元,政策创新成效已经显现。具体表现在以基金投入高效撬动社会资本,构建基金丛林的愿景开始变成现实,形成了引资与引智并举的新格局;财政金融产品有效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借转补”为大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事后奖补继续发挥实效。
比如基金方面,2014年6月,市财政投入基金的资金总量为7.96亿元,其中拨付兴泰控股公司和国控公司资金3.87亿元,设立6支子基金,基金总资金规模达21亿元,撬动社会资金超过17亿元,放大近5倍。
“去行政化”、资金投入“前置化”的产业扶持方式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赞扬。去年,中央督查组到合肥督查中央政策落实情况时,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合肥对中央政策领会深,贯彻落实到位;合肥政策创新力度大,很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制度设计再完善,打造政策“升级版”
2015年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的“1+3+5”政策体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据介绍,政策修订的基本原则是“大稳定、小调整”。“大稳定”体现为“四个不变”:政策框架不变、政策思路不变、扶持方式不变和总量控制不变。“小调整”体现为:对一个规定和三个办法进行微调,重点对五大产业政策的具体条款予以动态完善。
具体而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完善政策内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市与县(市)区、开发区政策联动,适度提高市级政策门槛,将单项扶持额度100万元以下的“借转补”和50万元以下的事后奖补条款交由县(市)区、开发区有序承接,形成多层次、捆绑式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新格局;
拓展政策扶持渠道。针对新政策环境,增加了增信类产品等两种政府引导基金投入方式;精简政策操作流程。针对“借转补”操作环节较多、资金下达慢、执行周期长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
同时,以政府工作报告为指引,跟进重点工作。在政策修订中,密切跟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重大任务,突出了政策对重点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充分体现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以及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求。
此外,以中央和省政策为指导,做好承接落实。落实政策清理规定,根据去年国务院相关文件对税收及财政支出政策清理的要求,对五大产业政策中涉及税收的政策条款进行了进一步的全面梳理和调整;紧扣中央和省里政策要求,对中央和省里近一个时期以来出台的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科技服务业发展、文化旅游业发展等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做好承接落实,以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把脉产业大势,锁定当前经济全新发力点
优政助发展。按照新政策,2015年,合肥产业政策资金计划总额为26.77亿元(含产业引导资金7亿元),并锁定了全新发力点。
工业政策方面,增加了对“宽带合肥工程”建设的扶持政策,全面推进无线城市等众多信息工程建设。2014年的政策规定,新引进的工业项目享受固定资产投资额5%的补助,总投资需达到5000万元。今年将这一标准降低到3000万元,目的是增强对中等规模工业投资的拉动作用。其次是保持对1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0%的投资补助政策,重点是维持对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智能语音、智能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12%的投资补助水平。将工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竣工后年节能量达到500吨标煤的限制性条件,降低到300吨,工业以外项目则由100吨标煤下降到50吨,以适应整个节能技术改造工作向深度挖掘的需要,促进企业节能技术创新改造的积极性。此外,提高混凝土搅拌站绿色环保建设奖补额度。
自主创新政策方面,通过多项复合政策帮助创新企业融资,全面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支持“创客空间”等各类创新孵化器发展。农业政策方面,落实政策措施支持种业发展,拓宽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融资渠道,深入推进环巢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服务业政策方面,创新融资模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继续加大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首次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纳入政策支持。文化产业政策方面,促进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支持文化与体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民间文化场所建设和利用。(合肥在线-合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