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昨天 阜阳已收割小麦644.1万亩 《颍州晚报》
截至6月7日17时,我市已收割小麦644.1万亩,总进度为86.7%,全市午收工作大头落地,其中临泉112.7万亩,太和110.5万亩,其他县市午收工作已基本完成。
困难户午收不用愁
6月5日下午,太和县李兴镇马庄新村60多岁的马迎勋,迎来了镇里的帮扶队。据介绍,马迎勋的两个儿子在生育了第一个孩子后,均主动领取了独生子女光荣证。
午收来临,家中种植的7亩多地的小麦已经成熟,但两个儿子忙于工作,无法返乡收割小麦。镇政府午收帮扶队及时与老人联系,确定了收割时间。
“全镇确定帮扶对象36户,从全镇预备役、农机手、党团员中间,招募志愿者80多人,组建了12个午收帮扶队,帮助困难家庭收割小麦、清理秸秆、整地夏种。”太和县李兴镇相关负责人告诉颍州晚报记者。
“今年午收,各级各部门的服务意识明显提高,抢收进度不断加快。”阜阳市农机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截至6月7日17时,全市已收割小麦644.1万亩,总进度为86.7%,午收大头落地。
耕种模式不断创新
6月7日,太和县双庙镇双庙村村民刘家星种植的10余亩小麦成熟,这个镇组织的大型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开到了他的田里。收割完毕后旋耕机、播种机轮番上阵,地里很快种上了玉米。
刘家星告诉颍州晚报记者,按照传统的耕作模式,忙完夏收夏种他至少需要10天时间,如今采取收割、旋耕、播种“三机一体化”的方式,一天下来“三夏”工作全部结束。
据太和县双庙镇党委委员张学清介绍,今年双庙镇在农业机械化上做文章,投入财政资金100多万元,引导和发动村两委、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购置新型联合收割机、灭茬机、播种机等90余台套。
午收期间,由镇村两级干部带队,把新型机械分到全镇的9个村,采取“三机一体化”模式,3至5天全面完成收播任务。
根据耕作模式的变化,这个镇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将玉米的种植面积由去年的1万亩,扩大到今年的2万亩左右。
“新型耕作模式的普遍采用是今年午收的一大亮点,不仅加快了夏收、夏种的速度,而且推动了禁烧工作的开展。”据阜阳市农机局统计,截至6月7日17时,全市夏玉米累计播种186.8万亩,大豆累计播种16万亩。 (记者 曹亚伟 通讯员 王跃奇 方克奎)摘自:颍州晚报 15-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