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宽委员:传统文化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

17.03.2016  00:25

  中安在线讯 (记者 彭旖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要给世界提供更多可资借鉴的精神力量,在世界文明史上更好地体现中国文明的价值与地位,这些都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原校长、党委书记黄德宽日前在接受中安在线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呈现浅表化、功利化倾向,要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找到与当代社会、与青年的结合点,使传承不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而是人内在发展的需要。

  “不管是社会还是学校都没有把传统教育摆到应有的高度,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出现很多偏差。”黄德宽认为,其中最明显的问题,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浅层次、浅表化,“现在比较注重一些形式上的东西,比如让孩子学学拜师礼、穿穿汉服、念念三字经,好像就是传统文化,虽然这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这是不够的,很肤浅的。”

  黄德宽指出,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是长期的、给青年人打人生底色的一种教育,但现在成了“装点门面”的点缀,“在学校,学习它是为了考试,功利化倾向明显,社会上还有人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子,干赚钱牟利的勾当。所以从各个方面看,重新定义传统文化教育,使其真正能够深入人心,系统科学得开展非常关键。”

  黄德宽认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准确地认识、把握传统文化,全面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很复杂,古代的东西不都是好的,不能拿来就用,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一个萃取,把那些精华、具有时代意义的东西,更好地发扬光大。”

  其次是要将传统文化教育和现实社会人的发展联系起来,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找到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与青年的的必然联系,找好结合点,使传承不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而是人内在发展的需要。

  黄德宽认为,要把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长期的、基础的工作,贯穿启蒙教育、小学教育、大学教育,乃至人生教育的整个过程,让我们的青年受到比较全面、系统、科学的传统文化教育。

  同时,黄德宽建议,社会各界,包括舆论环境、媒体要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时下的一些历史剧,看起来与古代有关,实际上没有传达古代文化的精髓,甚至连皮毛都不是。”

  “文化自信从哪来,一是从现实中来,一是从历史中来。立足现实,从历史这样一个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文化自信,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黄德宽指出,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文化本身的体验,只有了解我们的文化,才能了解我们文化的优点真正何在。黄德宽建议,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智慧和营养,加强青少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史局新开写华章——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专题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彭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