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黄山】种竹种出脱贫法 养猪养出致富路

27.10.2018  11:03

    金秋时节,黄山各处也迎来了丰收的季节。阳产土楼、深渡九砂村、休宁山斗乡、徽州区呈坎古村、休宁黄村,处处都是丰收景,农民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2018年以来,黄山市聚焦1万人以上稳定脱贫目标,精心组织实施了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攻势”、“秋季攻势”行动。近日,记者来到黄山,了解当地脱贫致富工作的开展情况。

   歙县:竹乡有“”途 荷花变致富花

  歙县石门乡竹岭村地处深山区,总人口849户2454人,2014年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达14.6%。该村因盛产毛竹而得名,全村拥有毛竹林一万余亩,人均达五余亩。乡镇、村多方积极争取,先后投入资金380余万元,山下修马路,山上建便道,三年来共修建硬化林区道路和生产便道22公里,彻底打通“最后一公里”。 “现在马路都修到了竹园,竹子和竹笋直接过称上车,真是太方便了,今年我家竹笋收入比往年多了2000多块。”贫困户朱明红兴奋地说。

  在做大竹加工产业的同时,该村还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一步优化深化产业链,充分挖掘竹产业深层次效益。公司自成立以来,通过溢价收购的方式,解决了贫困户40余万斤竹笋的销售难题。

  脱贫攻坚以来,乡、村干部凝心聚力,依托该村优势资源,多措并举做活“竹经济”。当前,毛竹产业已成为该村特色主导产业,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增收渠道,户均年增收达到1万元以上,漫山遍野的毛竹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绿色存折”。2017年,该村顺利实现整村出列,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4万元,贫困发生率降至1.4%。

  歙县除了发展竹产业,还有荷花产业。溪头镇桃源村共有村民551户1948人,其中贫困户104户307人。该村因地制宜,另辟蹊径发展荷花特色产业,取得良好成效,已经2017年顺利实现贫困村出列。

   仙源:发酵床上养猪 家庭农场搭桥梁

  论脱贫,黄山市黄山区仙源镇水东村也有妙招,该村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发酵床上养猪,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采用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通过参与垫料和牲畜粪便协同发酵作用,快速转化养殖废弃物,消除恶臭,抑制害虫、病菌,同时,有益微生物菌群能将垫料、排泄物合成可供牲畜食用的糖类、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增强牲畜抗病能力,促进牲畜健康生长。项目实施改变了传统生猪养殖模式,实现循环利用和无污染排放,探索了一条生态环保、农户受益、群众满意的生猪养殖道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下一步,镇党委、政府将综改项目的支持下,再筹资100万元持续给力,进一步完善禁养区安置点基础设施,做好环境监管和技术服务,确保养殖户搬得出、稳得住、养得好,将禁养区安置点打造成生态环保和花园式养殖场,并同步建设物联网,实现生猪养殖全程监控、远程遥控、网上订货、网上销售。

  畜禽养殖采用了先进的手段减污增收,农业也不甘落后。仙源镇越山村的孙良锋创办了家庭农场,经与村民协商,将和尚冲116亩农田以每亩每年500元价格进行了流转,其中贫困户6亩。全部种植蔬菜,得到区农委的支持,将其纳入菜篮子民生工程。

  农场生产除辣椒、茄子、西红柿、西瓜等常规瓜菜外,还引进了秋葵、紫罗兰、苦菊、火龙果等新品种,16年还挖掘了传统优质太平红腰薯,农场生产瓜蔬品种近30个,设有3亩鱼塘,土鸡500余只,产品本地销售外,还销往合肥、南京、浙江等地,年收入达80余万。是黄山区规模最大的蔬菜种植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目前,正在拓展农旅结合。

  记者从黄山市人民政府了解到,今后扶贫工作还将加大农村电网改造投资,解决农村电网“卡脖子”“低电压”等问题。继续强化贫困村网络设施建设,提升网络传输速度,夯实电商扶贫基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扶贫工作的通知》,为贫困户免费安装使用网络电视;为所有贫困人口和贫困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成员免费赠送1G流量,100分钟通话时长;为贫困村集体免费赠送100M宽带和ITV电视。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

(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聂静洁 )


人民观察:有效应对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内容提要: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阶段后,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