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最大廉租房项目荒弃 门槛太高还是规划失策?
原标题:建好的廉租房为何无人问津?——黄山市黄山区最大廉租房项目荒弃调查
投入3000多万元财政资金建成的4幢352套廉租房,闲置近两年,至今无人入住。近日,安徽省黄山市“被弃”的廉租房引发关注。
“被弃”的保障房背后,是门槛太高还是规划失策?
300多套廉租房无人入住
保障房只考核开工不考核分配入住
位于黄山南大门的汤口镇,素有“黄山门户”之称,是黄山风景区的主要生活服务区和旅游接待基地。汤口镇寨西的浮溪河畔景色秀丽,然而,浮溪河畔浮溪花园小区对面,一个有4幢楼300多户的小区,却显得异常突兀:楼宇间的往来通道上杂草丛生,不少角落还堆砌着成堆的建筑废料,荒草没过膝盖;单元楼内防盗门的外皮包装都没去掉,电梯也没启用。
一直负责小区门卫工作的梁师傅说:“小区2010年10月动工,2012年底完工,2013年7月完成工程竣工验收。至今无一户入住。”
汤口镇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该廉租房项目是一项省级民生工程,由安徽省发改委于2009年11月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建筑面积18068.5平方米,共352套。目前,小区内道路、绿化、供电、消防、给排水等附属工程尚未施工。
记者从黄山区房管局了解到,黄山区2008年以来总共建设廉租房700余套,汤口廉租房项目规模最大。该项目总投资3000多万元,其中中央、省补帖资金1000余万元,区财政配套1000余万元,汤口镇从区级财政返还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中平调1000余万元。
对于廉租房为何被荒弃这一问题,黄山区房管局副局长洪建春介绍,省里2015年之前并未将保障房的分配指标纳入考核,中央对地方也主要考核开工建设,而不是分配入住。
当地居民住房基本自足,只有30余户符合申请标准
记者调查了解到,黄山区当初申报建设汤口廉租房项目的动因有两个:一是为了解决汤口镇城镇居民中低经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二是为了推进汤口老城棚户区改造。可是,因为缺少前期严格细致的调查摸底和论证,这两方面目前都落了空。
据洪建春介绍,2010年11月,黄山区房管局发布《汤口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申请公告》,将“家庭年人均收入标准低于9396元”“家庭现住房总建筑面积未达到5平方米”“至少1人已取得汤口镇3年以上汤口城镇居民户口”等5项作为汤口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申请条件。
实际上,汤口城镇居民人口仅3000多,依靠黄山旅游(20.53,0.160,0.79%)集散地优势,这里的居民人均收入多年来在黄山市一直位居前列,中低收入人口少之又少;此外,当地居民住房基本自足,对额外住房的需求并不强烈。
一位接受采访的居民说:“我在就地回迁安置的房子里做些小买卖就很好,为什么要去那里另租房子?没有必要,形同"鸡肋"。”
据了解,2010年以来,汤口实际申请并经审核符合享受廉租房政策的,只有30余户,而且,这些符合条件的住户大多申请租赁住房补帖。当地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的5个地块,群众全部要求就地回迁安置,不愿意选择廉租房。
保障房不是政绩房,民心比数字重要
政府投资建设保障房是为缓解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问题,但类似黄山廉租房闲置的新闻近年来并不少见。
河南省审计厅2012年对全省6个省辖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审计结果显示,6个省辖市廉租房的空置率居然高达51%;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3年8月披露,该省9个市、40个县有1.29万套闲置的保障住房需要重点消化解决。
如何避免保障房空置的尴尬局面?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对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工作的考核指挥棒,当前应当从开工率、竣工率转向入住率、满意度,倒逼责任人的眼睛从紧盯“建了多少”转为盯紧“住了多少”,使其摒弃建设中的凑数心理与管理中的侥幸心理,让廉租房真正成为低收入百姓的“暖心房”。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住房保障处副处长徐春雨等专家认为,基层政府要充分调研,切实掌握低收入家庭实际需求,确定合理的廉租住房建设规模。
“对目前闲置的保障房,不能抱着"扔烫手山芋"的态度,一味强调快速"消化"而快分,甚至乱分。”王小广说。
据了解,黄山区政府将着手以公开拍卖方式处置汤口廉租房,并拟将所得资金再在中心城区等地分批新建、配建或购置与汤口廉租房项目规模相等的廉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