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挑夫——正在消失的文化符号
30.07.2014 17:14
本文来源: 合肥在线
来源: img.hf365.com
本报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自唐玄宗赐名“黄山”。千百年来,与黄山景观一样名扬四海的还有另一道风景——黄山挑夫;这些与迎客松相伴相生的山间背影,不但被誉为“黄山脊梁”,也已渐渐融入黄山的文化血脉。然而,在千年之后的2014年夏季,一个云集天下游客的旅游旺季,这道美丽的景致,却面临人去山空、遍揽无应的尴尬——一枚千年传承的文化符号难道就此消失?
2013年,黄山风景区“肩”挑上山的货物量超过1200万斤。日均依靠挑夫输送物资达4万斤。崔巍的石山间,他们摇晃着扁担,徐徐攀入白云深处。
据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介绍,黄山现有云谷、玉屏、太平三条索道,但只有太平索道能在傍晚客运结束后,“分担”近六成的货运。仍有大批生鲜物资需要一路“扛”上山顶,送达沿线的宾馆、酒店、商铺。
云谷中转站站长陈超告诉记者,眼下,挑夫队伍里最年长的接近60岁。随着队伍日渐老龄化,招工难成为黄山风景区最大的隐忧。“50、60后居多,70后都少见。”
黄大忠是队伍里“工龄”最长的挑夫,今年57岁。从1975年起,老黄就跟着亲戚在黄山挑担。如今一双儿女都已考上大学,提及招工难,老黄掏心窝:“科技这么发达,谁还愿意让孩子再吃这份苦?我儿子估计连20斤都挑不上去。”
照此下去,黄山挑夫真要后继无人?身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黄山风景区发出呼喊——“善待、善管、善用挑夫!”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本文来源: 合肥在线
30.07.2014 17:14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