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梅林南路改造年底通车 工人们满身满脸泥巴“不似人”

10.11.2016  08:34

  11月7日,立冬,黄山市迎来降雨,温度下降,然而黄山市205国道改建暨梅林南路新建工程施工现场仍是一派火热。当日,“记者深秋走工地”一行来到此处,一探工程进展情况。

(梅林南路网传效果图)

   他们“不似人”

  当日9时许,记者在中铁四局黄山G205国道项目部办公室主任朱家升引导下,从G205国道起点(屯光大道篁墩)沿线采访。站在屯光东大道远远望去,一条宽敞的大道无尽延伸,24米宽的主路面上,粗沥青已浇筑,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已显雏形,工人们正在铺设地面砖,道路两边的山坡上,一位位绑扎钢筋框格梁的工人像电影中的蜘蛛侠,一位位正在用风枪打卯的工人好似战场上的狙击手,还有在护坡上进行绿化的工人犹如在水田中打过滚的泥人。

  见到朱真继时,他头戴安全帽,满身满脸是泥,斜站在近90度的边坡上,一手拎着一只大桶,一手向满是泥浆的边坡上撒东西。“这是撒草籽固边坡,起到防护边坡和绿化的作用。泥浆里本身就拌有草籽,他的工作就是用喷枪把泥浆喷到边坡上,现在撒的草籽一共有6种,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今后的道路保持四季常绿。”朱家升详细介绍。

  过了而立之年的朱真继来这个工地已1月有余,之前在江西安源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干活。只见他双脚稳稳踩在边坡防护网上,撒下一片草籽,接着又移动双脚,继续抛撒。等他下地时已成“泥人”,就连脸庞也溅得到处是碎泥,脚上的解放鞋沾上厚厚泥浆。“干我们这行天天跟泥打交道,工作服得备两三套。”朱真继说。此时,雨水、泥水已混成一块,可他根本就顾不上拿毛巾擦把脸。采访中,记者得知他爱人也在工地上,“喏,站在坡顶那棵树旁的就是。”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边坡上方,一名妇女正在盖无纺布膜,见记者看她,腼腆地笑。

  朱真继不似人,杨道军和毛传凌也是。见到他们是在徽州区罗田路段施工现场,正在边坡上打卯竿护山体。39岁的杨道军来自贵州纳雍,是风枪班打炮员。工作时,先在边坡顶部打桩绑好安全绳,把绳子一端系在胯上,腰间背一个袋子,里面装着碎布条,用来塞住打好的眼,两只脚一前一后就像吸盘似地牢牢吸附在边坡侧立面,手拿60多斤重的风枪打眼,一打就要1米多深。杨道军介绍:“要不是有绳子拉着,有时候也站不稳,腿、腰都得使劲,1个人一天要打100多个眼。像这样的工作,我们习惯了还好,贵州山区多,比这还危险。”46岁的毛传凌是他的工友,两人轮换打眼,一人打两个半小时。“我全国各地跑的工地多了,每个月老板包吃包住,工资有5000多元,老婆在老家养牛养猪带孙子,我就想着过年时多挣点钱回去。”毛传凌说,虽然工作辛苦,但不怕。施工地点离屯溪市区很近,但除在工地上班,下班后他一般都待在工棚。“我们出来是为了挣钱,对玩不感兴趣呢。”杨道军憨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