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一“熊猫血”村民成了应急血库 4次紧急“救场”
5月25日上午,黄山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早早来到了黄山区三口镇,等一位特殊的献血者——施清胜的到来。施清胜是RH阴性血,在中国,RH阴性血的人约0.34%,因太稀有被称“熊猫血”。不久,从事农用车货物运输的村民施清胜匆匆赶来,按医生建议,他无偿捐献了300毫升“熊猫血”。
随时准备献血
这一次的紧急献血,是为抢救一位祁门县的骨伤员用的。这样的匆匆“救场”,3年来,施清胜已是第4次。
2011年,当时34岁的施清胜,一次偶然献血时,被医生告知是“熊猫血”。当时,血站医生提醒他一般情况下不要随便献血,保护好身体,尽量保持联系方式畅通,紧急需要时,血站会主动联络他请求支持。
从此,这位朴实村民踏上了应急献血之路。每次,接到黄山市中心血站电话,无论多忙,施清胜都会把应急献血放在首位。2013年的一天下午,黄山市医院一名患者急需手术,血库内RH阴性血库存不足,接到市中心血站求援电话后,施清胜二话没说,当即同意。
“救人的事不能耽误,况且当时情况紧急!”提到这事时,施清胜觉得自己做的很寻常。4年来,只要血站有需求,施清胜就会开车去市里献血,或者市里开车来他家抽血,三年来共献血1400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总血量三分之一。
这只是开始,施清胜称,会继续前行在义务应急献血的路上,只要有人需要,他就会尽力帮忙。
义务付出没怨言
“像施清胜这样有‘熊猫血’的,全市登记建档的才73人,这个数据也是不断变动的。”25日,黄山市中心血站负责人佘碧媛称,对这些“稀有血型”的志愿者,血站常年保持着动态联系。每年,会有些人因大学毕业、外出工作等原因离开,也会有适合条件的人填补上,但总人数一直很少。
每次需要这个群体的人献血时,血站会尊重他们的意愿选择献血者,还要考虑身体因素,如感冒、熬夜、体质不好或其他特殊因素的,就要排除在外。因此,每次需要支援时,符合条件的人少之又少。
“这次,祁门县这个骨伤伤者需要备血600毫升应急,我们问了十几个人,才找到两个符合条件的,抽足了血量。”佘碧媛称,这些志愿者都是义务付出,没什么怨言,每次需要时都配合血站工作。正是有了这一批罕见血型者的付出,才让很多人得到了抢救。吴晟本报记者吴永泉摄影报道
相关链接
RH阴性血是非常稀有的血液种类,又被称为“熊猫血”,其中AB型RH阴性血更加罕见。
RH阴性血的分布因种族不同而差异很大,在白种人中的比例较高,约百分之十五。在中国人群中,苗族是RH阴性血比例最多的民族,达百分之十三,新疆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约有百分之五;蒙古族有百分之一;汉族人所占的比例极少,仅占千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