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一廉租房小区闲置两年荒草没膝 分配率低成通病
位于黄山南大门的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汤口镇,素有“黄山门户”之称,是黄山风景区的主要生活服务基地和旅游接待基地。在汤口镇的浮溪河畔,有一个投入了3000多万元财政资金修建的廉租房项目——汤口寨西家苑,闲置接近两年。本应成为贴心房的保障房项目为何“遇冷”?面对各地屡见不鲜的保障房闲置问题,未来政府又该如何盘活这些住房资源,真正让其发挥作用?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廉租房小区荒草没膝
记者看到,该廉租房小区内杂草丛生,最高的荒草能没过膝盖。小区各处角落里遗留着成堆的建筑废料,单元楼内的防盗门连外包装都没去掉,电梯更没启用。从一开始就负责该廉租房项目门卫工作的梁师傅告诉记者,小区是2010年10月动工,2012年底完工,2013年7月完成了工程竣工验收的。之后,小区内的道路、绿化、供电、消防、给排水等附属工程建设就停止了,连通到河对面的桥都没修,更没人入住。
汤口镇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该廉租房项目是一项省级民生工程,由安徽省发改委于2009年11月12日组织专家通过评审,占地面积12800平方米,规划建设住房342套,实际建成352套,建筑面积18068.5平方米。
记者从黄山市黄山区房管局了解到,汤口廉租房项目总投资3000多万元,其中中央、省补贴资金1000余万元,区财政配套1000余万元,汤口镇从区级财政返还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中平调1000余万元。在黄山区2008年以来总共建成的700余套廉租房中,汤口镇廉租房项目规模最大,但始终无人入住。
黄山区房管局副局长洪建春告诉记者,当地申报建设汤口廉租房项目的动因有两个:一是为了解决当地中低经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二是为了推进汤口老城棚户区改造。“由于缺少前期严格细致的调查摸底和论证,这两个方面都落了空。”
2010年11月4日,黄山区房管局发布《汤口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申请公告》,将“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9396元”“家庭现住房总建筑面积未达到50平方米”“至少1人已取得汤口镇3年以上汤口城镇居民户口”等5项要求作为汤口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申请条件。但实际上,汤口城镇居民仅3000多人,且依靠黄山旅游的优势,这里的居民人均收入多年来在黄山市一直位居前列,中低收入人口较少。2010年以来,汤口镇实际申请并经审核符合享受廉租房政策的只有30余户。不仅如此,这些符合条件的住户中,至今仅有10户申请实物配租,其余都申请的是租赁住房补贴。
此外,汤口镇党委副书记谢再胜告诉记者,尽管当地希望通过汤口廉租房项目,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配套资金建设,加快推进汤口老城棚户区改造,并在《汤口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申请公告》中,把“汤口镇城镇规划区内涉及棚户区改造的拆迁户优先配租”,也作为申请入住的5个条件之一,但是在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的5个地块中,居民全部要求就地回迁安置,而不愿意选择廉租房。
分配率低何以成为保障房“通病”
记者调查了解到,近年来,类似黄山市汤口镇汤口寨西家苑这样的“闲置”保障房在全国范围内并不鲜见。如河南省审计厅在2012年对全省6个省辖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审计结果显示,6个省辖市廉租房的空置率居然高达51%;山东省住建厅2013年8月披露,该省9个市、40个县有1.29万套处于闲置的保障住房需要重点消化解决;而安徽省住建厅的统计数据也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公租房总数为86.1万套,其中完成实物配租的有31万户,扣除仍然在建的项目外,还有大量保障房并未分配出去。
“目前全省的86.1万套公租房中,以2011年、2012年两年的建成量最大,应当承认,这些保障房配套相对滞后,前期选址也比较偏远,地方财政对后期配套负担的压力较重。”安徽省住建厅住房保障处副处长徐春雨分析说。
而民盟安徽省委近日完成的一项调研指出,自2008年年底以来,我国保障房建设大规模启动,推进速度快。与此同时,在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和分配管理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选址不科学、设计不合理造成的诸多不便,则是保障房“遇冷”的重要原因。
这项调研指出,有些地方政府考虑土地成本,将保障房小区放在偏远的郊区或乡镇,导致居民生活成本上升,客观上造成了保障房小区的空置。其次,房屋设计之初未能征求民众的意见,“不宜居”也导致保障房“闹心”。
同时,保障房分配工作本身也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对保障对象收入和财产状况审核较难;二是由于人员编制和经费不足,各地动态监管难度较大;三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滞后,给弄虚作假者的处罚不足以警示后来者。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长期以来自上而下对建设进度的“严要求”和对分配情况的相对忽视,也是导致保障房分配进度远远落后于建设进度的原因之一。“省里2015年之前并未将保障房的分配指标纳入考核,中央对地方也主要考核开工建设,而不是分配入住。”洪建春说。
在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看来,保障房分配率低,建好了没人住,这是前期决策和建设方式不科学的“后遗症”。他指出,“十二五”规划中曾明确要求,全国要建设3500万套保障房,但各地在项目分配布局上并不合理,对不同层级的地市没有区别化的对待,而是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
盘活保障房资源需多管齐下
面对闲置两年仍“无人问津”的廉租房小区,黄山区已决定,以公开拍卖方式处置汤口镇廉租房,并将所得资金在中心城区等地分批新建、配建或购置与汤口廉租房项目规模相等的廉租房。
记者在黄山区招标采购交易中心与黄山嘉泰拍卖有限公司发布的拍卖公告中看到,“汤口寨西家苑”住宅在建工程将以4076万元的起拍价拍卖,竞买保证金为300万元,另付土地出让金603.76万元。
王小广提出,对那些现有分不掉的保障房,首先不能抱着“扔烫手山芋”的态度一味强调快速“消化”而快分,甚至乱分,而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评估。
“谁需要保障房?首先是需要救助救济的低收入阶层,其次是有过渡性需求的群体,如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刚毕业大学生等。”王小广说,“而他们需要的应该是建在市中心附近、能够享受到便利公共服务、降低交通成本的保障房,现有的保障房如果达不到这些要求,他们就宁可选择货币化保障,也不愿去住实物配租的房屋。”
民盟安徽省委在调研中建议,当前亟待建立符合入住保障性住房标准的居民信息档案资料,并根据户数分配的特征,在充分考虑就业、就学、就医和出行等需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农贸市场、公交站台、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最终确定保障房小区位置。此外,还要合理设计规划,从根本上提高保障房小区的宜居水平。
记者了解到,安徽省将从今年开始,严格控制新建公租房的项目安排,鼓励以租金补贴的形式进行保障;对已有房源,将分配率纳入年度目标任务,进行考核。此外,民政部门也将建立申请救助家庭的信息平台,加快申请审核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