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藏家麦浦泰:闲来赏雅器 物外有深意

23.02.2016  09:22

 

  霍州窑白釉玉壶春瓶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江粤军

  自近日起到3月20日,“闲事与雅器——泰华古轩藏宋元珍品”展在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举行。280件(套)器物,时代上起唐代,下迄明代,以宋代瓷器为大宗,以茶、酒器为重,兼及花器、香器、文具,力图还原宋人的文化生活图景。

  陈寅恪先生曾说过,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的生活美学、艺术品位,今天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提及和提倡。就此,记者采访了香港泰华古轩的主人麦浦泰,请他畅谈二十多年的收藏心得,以及对宋代生活、艺术的认知。

  宋人生活雅致 品茗焚香是常事

  广州日报:您是因为对宋代人的生活感兴趣而开始涉足收藏领域,还是因为收藏而开始研究古人的生活起居?

  麦浦泰:我收藏宋元瓷器,是从喝茶开始的。二十多年前,我就开始收一些古董,后来收藏界的朋友告诉我,中国的古董种类浩如烟海,收藏一定要专一,要有主 线。而且我们不可能将所有时间都投入进去,必须有所取舍。由于我从年轻时起,就特别喜欢喝茶,因此,我将主要目标锁定在了茶器。而从接触宋代茶器开始,我 就发现它深合我意。宋代瓷器,造型简洁、流畅,没什么装饰,也不强调色彩,一般都是单色釉,沉静、简淡,在我看来,正象征了传统士大夫的精神操守,跟当代 艺术所强调的简约也是不谋而合。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将这种极简美学发挥到极致。所以,我的收藏始于喝茶,进而发现,宋人的生活态度也特别迷人。

  广州日报:是怎样的生活态度打动了您?

  麦浦泰:最能代表宋人文化趣味的,莫过于“四般闲事”,耐得翁的《都城纪胜》“四司六局”条中写道:“凡四司六局人只应惯熟,便省宾主一半力,故常谚 曰: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讦(许)戾家。” 闲,似是谈论时间的宽裕,实则强调心境的优裕。品茶烧香,早已有之,但宋人所做的四般闲事, 强调的是细细做来,富有仪式性,从原料备制的过程到呈供时的仪节,无不讲究,从器具到场合,各有雅意。四种雅好,既有讲究与仪规,又紧密相连,祭祀有茶酒 并进的仪式,生活中的品茗则无香不幽、无花不雅。宋代的士大夫们都喜欢郊游雅集,他们聚会时,流行用茶末点茶,也会有酒器、果品,还会焚香。所以他们当时 做这些“闲事”,并不像今天单纯的茶会或者酒会,而是“四般闲事”交错进行,琴棋书画四艺也融入其中。古人也非常讲究养生、保健,像蹴鞠、马球等运动,在 当时也很受欢迎。所以,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不只是读书、考功名,而是趣味盎然、生机勃勃的。虽然面临外族入侵,生活时有动荡,但他们的内心始终有所追 求,注重个人的生活品质和修养。宋代诗文之中多香、茶、花、画之记,宋代文人画中也时见诸般闲事之影。苏轼云:“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借香、茶寻得 “禅意”。北宋韩驹《六月二十一日子文待制见访热甚追记馆中纳凉故事漫成一首》一诗则云:“阴阴桧色连宫草,寂寂棋声度苑墙。细乳分茶纹簟冷,明珠擘芡小 荷香。”可见品茗、焚香之事与他们的琴棋书画等活动相通,与笔墨纸砚等文具相配。他们不只斗茶,也斗香、斗酒,“饮料”种类很多,有的类似于今天的鸡尾 酒,会用各种花果混合调成果汁。可以说,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真正地将人的味觉、嗅觉、听觉、视觉全面打开了,生活品质特别高。

  广州日报:这次展览据说还复原了宋人书室的场景,而且有冬夏之分?

  麦浦泰:宋人不只喜欢游山玩水,也常常在居室中读书、把玩四艺。宋代的书房一般都很简洁、高雅又有个人风格。四季更迭,书房中陈设也有所变化:夏天的书 房,以竹、蔑等为主要家具,文房四宝也比较清淡;冬天的书房,则以颜色较深的木家具为主,像花梨木等,还会铺上垫子。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每天早晨起来要看 什么书,要把玩什么东西,就会让书童从藏书室中拿出来,摆放在台上。所以,书房中每天、每月都有新感觉、新风景。

  为斗茶而生产的“黑定”异常珍贵

  广州日报:在您的收藏历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麦浦泰:参加竞拍的过程非常刺激,因为你已经有所钟情,当这件作品开拍时,你的心就会提到嗓子眼上,直到它一锤定音属于你了,才会长长地舒一口气。当 然,除了参加竞拍,很多宋元时期的东西是靠我的代理人到欧美、日本等地的各大古董商行“淘宝”,而更考验心志的是如何有系统地收藏。在对宋代的茶器有了基 本了解以后,我按照不同的窑口来收。宋代除了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外,还有很多民窑,其生活器风格更自由、多变,包括耀州窑、磁州窑、建窑等,要 找到这些窑口的名品,是极具挑战性又能带来满足感的,譬如这次展出的北宋定窑黑釉酱彩盏便非常难得。定窑主要生产白釉,但因为宋代流行斗茶,用黑釉盏最能 分辨出注汤击拂时产生的“乳花”效果,所以当时定窑也按照建窑黑釉盏的样式,生产了一些黑釉盏。而这件黑定酱彩盏,上面还有描金,因此特别珍贵。一般十年 才会在拍卖会出现一次,特别稀缺,日本茶道界将这种黑定当国宝来看待。

  广州日报:宋代知名的窑口,现代基本都复烧了,据说很多过去的釉料配方,今天都能够“解密”,您觉得工艺上能达到过去的水平吗?您有没有收藏?

  麦浦泰:我去过很多宋代窑址,算是比较了解今天的复烧情况。在工艺上,的确大部分都已经达到过去的水平。因此,一些艺术水准高的,我也会收藏。我的判断 标准是:能够将过去的器型和风格跟今天的审美标准、审美样式结合得恰到好处的,就是优秀作品,这样才能称得上继承和创新。那些只一味仿造古人的,只是手工 艺人,不能称为艺术家。宋代流传下来的东西,在我看来都是艺术品,因为有那个时代的鲜明气息。虽然我主要研究宋代雅器,但元明清直至今天,有艺术价值的雅 器我都会收。

  广州日报:您这次只挑选了280件(套)展出,您的藏品总量大概有多少?

  麦浦泰:宋代的精品我心里比较有数,超过三四百件套,其他时期的,我自己也说不准,光紫砂壶就有几百个,其他喝茶的小杯子,太多了,自己没有数过。

  老壶更能和茶相融相生

  广州日报:对明以后的人来说,一般更推崇用紫砂来做茶器,在您看来,紫砂和瓷器,哪种更适合作茶器呢?

  麦浦泰:虽然末茶在中国已经不流行了,但传入日本后却风靡至今,成为了鼎鼎有名的日本茶道。这次展览,我也做了一个茶室,从云南找到一些上千年的古茶树,将其茶叶磨成末,做成当代口味的白茶、红茶和普洱茶,朋友们可以进去喝一喝,感受一下宋人的饮茶风尚。

  我们今天所喝的茶,大多数都是从明代开始的散茶。因此,紫砂壶我也一直在用。我想,作为茶器,紫砂和陶瓷各有适用,即不同的茶系,用不同的茶器。譬如我 们喝潮汕的功夫茶或者云南普洱茶,发酵得比较厉害、味道比较重的,用紫砂壶更合适,它能将茶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茶韵更悠长,口感更好些。如果是绿茶、 白茶等味道比较淡的、不用发酵或者浅发酵的茶,用瓷盖碗更佳,也可以观汤色。

  广州日报:您所收的紫砂壶,以老壶为主还是当代名家壶居多?

  麦浦泰:紫砂壶以老壶为大宗,新壶不多。因为一直用紫砂壶,我发现老壶的气氛比当代名家壶好一些。大家通常都说,老壶喝茶更好喝。比如用新壶喝茶,就不 如民国壶那么甜;用民国壶喝茶,又不如清代壶口感丰富。当然,这指的都是传世品,而不是出土器。新做出来的壶,还带有火气,内部结构也没那么稳定,所以, 不像经过两三百年使用的老壶,能和茶相融相生。应该说,紫砂壶是越用越好。

  广州日报:也有人认为老紫砂中,假货特别多?

  麦浦泰:其实,就壶本身而言,并没有所谓真假,只是卖的人,有的会将“文革”期间做的壶说成是清末至民国年间的,以获取更多利润。

  相信专业很重要

  过分自信易上当

  广州日报:有人认为宋元时期的瓷器赝品特别多,您是如何辨别真伪的呢?

  麦浦泰:我虽然收藏了这么多年,有一些经验,但仍不能盲目自信,通常是委托代理人帮我找专家“掌眼”。依靠古董行家是很有必要的,他们在这个行业浸润多 年,眼力好,也有广泛的网络渠道。如果自己跑到欧洲各古董商行去找东西,一是没这个精力,二是没这个必要。我想相信专业才能不出、少出差错;如果过分自 信,难免受骗上当,因为现在的做旧技术太高明了。

  广州日报:宋元时期的瓷器尤其是日常生活用具,今天在拍卖市场上是不是还不太受重视?价格仍然未达到顶点呢?

  麦浦泰:是的。因为过去几十年,很多人是将古董作为投资,所以他们看重的多是官窑瓷器,认为这个升值有保证。不过,今天人们的观念正在逐步改变。随着传 统文化的日益传播,很多年轻人对古代生活用品更加感兴趣了。另外,倡导收藏,更重要的不是让人们知道一件东西的价值,或者它单一的审美性,而是它背后的文 化内涵。

  藏家简介:

  麦浦泰,中国香港人,泰华古轩堂主,“世界华人收藏家协会”会员。二十多年来倾心收藏和研究宋代 陶瓷,对茶具的发展变化,与茶相关的文学和文献记述,茶与艺术相结合衍生而成的茶文化有深入研究。其泰华古轩藏品曾参加过2010年“北京首都博物馆世界 华人收藏精品展”,2011年“河南禹州钧官窑遗址博物馆开馆特展”,2012年“香港国际古代艺术品大展”。

责编:宣海燕